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4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结合理论与实际应用,对I/A Series DCS控制系统在数据通信方面的特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对FOXBORO公司的I/A Series控制系统网络构架的解析,阐明了各层通信之间的关系,重点对现场总线层通信进行了论述,对其中的Bitbus总线在DCS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通信方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2.
微电网中的微电源和负载具有波动性和随机性,故储能系统是维持微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并改善电能质量的关键,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混合使用可以发挥蓄电池电池能量密度大和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大,充放电速度快的优势,提高微电网储能系统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补PWM小信号模型,并分别给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设计了控制方案,蓄电池采用单电流环很好的平抑了功率的低频波动,超级电容器采用带前馈的双环控制,平抑功率的高频波动,并有效的维持了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3.
火电厂主汽温控制系统的免疫PID串级控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火电厂主汽温控制系统具有大惯性、大延迟和时变等特性,采用常规PID串级控制方法的主汽温系统难以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生物免疫系统是一种在大量干扰和不确定性环境中都具有很强鲁棒性和自适应性的系统。借鉴生物免疫反馈响应过程的调节规律,提出将免疫PID串级控制策略应用到火电厂主汽温控制中,针对某超临界600MW锅炉高温过热器在4个典型工况点的仿真研究表明,该策略的控制效果优于常规的PID串级控制,它能适应对象参数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图5表2参8。  相似文献   
2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以太网覆盖率日益提高,工业网络互联互通成为现代工厂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基础。首先对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工业网络市场现状和工业以太网协议类型进行阐述,分析了目前工业网络互联的障碍。其次探索新技术推动工业以太网实现网络互联的新方法。最后针对我国工业以太网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提出建设性意见,助力我国工业以太网的应用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双馈感应风力发电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在变风速下,根据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原理,利用发电机输出功率误差和发电机的转速误差,提出用模糊控制器代替风速测速仪来跟踪发电机的最佳转速,保证在额定风速下,使风机运行在最佳叶尖速比,风能利用率最佳,避免了湍流塔影等因素对风速测量的影响。同时,在外环功率PI调节器中,引入模糊控制来提高在额定风速下双馈感应发电机功率解耦的快速跟踪。最后,通过对整个风电系统包括风力机、双馈感应电机(含网侧及转子侧变换器)、控制器(含网侧及转子侧控制器)进行建模及仿真来验证模糊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6.
自动化分拣仓储包含大量的分拣任务, 需要多个自动导引车(AGV)来辅助人工完成快速分拣任务。为了提高效率, 在保障AGV电量的前提下, 以AGV完成任务的空载时间与AGV的空置率为优化目标, 对多AGV的碰撞进行了冲突分析, 并通过改进的Q-learning算法来生成AGV的无冲突搬运路径; 为了完成多AGV路径和调度综合优化, 提出了一种改进遗传算法, 算法采用精英保留和轮盘赌的方式选择个体, 运用自适应的交叉和变异算子来进行进化操作。最后, 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
从工厂底层自动化及信息集成技术的角度,分析了现场总线的特点,介绍了现场总线在华丰纸业集团生产线的具体应用和实施过程;即应用PROFIBUS—DP技术将PLC、逆变器、交流驱动器、远程I/0及上位机连接起来,实现远程通讯。  相似文献   
28.
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动力电池将在更迭换代中迎来退役潮,梯次利用技术能够在最大化利用动力电池全寿命周期的同时缓解回收压力及环境污染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梯次利用绿色可持续发展体系,本文研究了当前梯次利用相关政策、标准及应用场景,并从电池回收与储能系统梯次利用两方面,分别对电池回收模式、老化原理、检测、筛选、状态估计、容量配置、控制策略等技术研究展开讨论。最后结合国内形势,探讨了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针对关键技术的突破与产业体系的形成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为梯次利用产业布局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