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何庆生 《广东化工》2006,33(4):21-24
针对我国炼油厂设备以消色为主色调的刷色设计,对构成无秩序不和谐的色彩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由人机系统来优化刷色设计,根据民俗文化和地域气候等特点,深入讨论了主色调的刷色设计,在此基础上,运用奥斯特华德色立体标定表面色的方法,确定了刷色设计的优化原则,最后给出了基于人机系统效率较优的设备刷色方案。  相似文献   
12.
将数理统计理论和曲线拟合技术的基本方法应用于车床主轴圆度误差的研究,在推断出误差总体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图表对轴径与误差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并且拟合出经验方程,从中寻找出圆度误差的内在规律以及影响主轴加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考察生物流化床缺氧/好氧(A/O)工艺处理煤制乙二醇废水的效果,将引自工业污水处理装置侧线的煤气化废水和合成气制乙二醇废水的混合水在生物流化床A/O中试装置进行了生化处理试验。试验对A/O工艺影响因素和长周期运行分别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35℃,pH值为7. 0~7. 5,好氧床停留时间(HRT)为10~12 h时,COD和NH_3-N的去除率相对较高,处理效果最佳。此条件下,当进口水的平均COD,氨氮(NH_3-N)和总氮(TN)依次为760,57和224 mg/L时,经处理后的出口水平均COD,NH_3-N和TN依次低于60,8,和50 mg/L,平均去除率依次达到90%,85%,78%。说明此工艺对煤制乙二醇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HPPO(双氧水法制环氧丙烷)装置醇醚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独Fenton氧化法及Fenton与微电解、双相循环催化氧化及紫外光催化(UV)等耦合法和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对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对比各工艺的运行效能.结果表明,Fenton法可有效降低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但产泥量较大.使用双相循环催化氧化法处理后,...  相似文献   
15.
孙杰  刘献玲  徐建  何庆生 《化学工程》2013,(6):35-38,57
采用内循环流化床,以清水-空气-聚乙烯填料三相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常温常压下考察分析管式气体分布器的孔径、开孔率、布气位置等因素对内循环流化床的流体力学特性和传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进气量时,孔径小的分布器产生的气泡小且均匀,传质和流化效果较好;高进气量时分布器孔径对内循环流化床的影响较小。随着分布器开孔率增大,曝气阻力的影响减弱,故内循环流化床气含率、循环液速和氧传质系数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布气位置升高,使气泡停留时间缩短且射流影响加剧,致使内循环流化床传质性能和流体力学性能不佳。文中实验为内循环流化床气体分布器的结构优化以及选择合适的布气位置提供依据和理论分析,对工业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空气-水-炭粒三相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常温常压下通过改变进气量,用溶氧仪、电导率仪等测定了装有新型导流筒顶构件的内循环流化床的气液传质特性、筒外循环液速、混合时间等数据.研究发现随着顶构件内角的减小,床体的混合时间逐渐减小,循环液速和传质系数逐渐变大;随着顶构件腿长变短和斜边长变长,床体的传质系数和循环液速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混合时间则先减小而后增大.  相似文献   
17.
用于地形匹配的快速光电图像识别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了一个用于地形匹配的紧凑型快速光电图像识别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空间移位编码方法,在非相干光相关器中一步完成灰阶图象绝对差度量处理,有效地实现图像的模式识别。光学处理的结果通过计算机的阈值分割方法来实现对目标的准确判断。系统基于非相干光相关器,不仅结构简单,并且对输入图像的尺度、旋转、位移及照度的畸变具有一定的不变性。对实时输入的图像具有每秒钟13幅的识别速度,识别正确率大于90%,对8°以内的旋转畸变、30%以内的Gauss噪声干扰以及50%以内的图像缺损具有相当好的容错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