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燃爆压裂火药爆燃加载速率快、措施安全与裂缝规模难以平衡的问题,基于对成熟火箭推进剂配方的深入考察,借助密闭爆发器、燃速测试仪、落锤仪、摩擦感度仪和差热分析仪等实验设备,筛选优化了延迟长脉冲燃爆压裂火药配方,测试并得到了其从低压到高压的燃速图版,评价了其爆燃加载特性.结果表明,相对传统燃爆压裂火药,该延迟长脉冲火药燃速更低、持压时间更长,且具有较强的耐撞击、摩擦和高温性能,适用于深层、超高压地层油气井.在20℃下测试,延迟长脉冲火药在7 MPa下爆燃加载持压时间78.1ms,为传统燃爆火药的2.12倍;45~70MPa超高压环境下燃速36.4~39.5mm/s,低于传统燃爆火药燃速一半,可有效提高燃爆压裂火药最大装药量、扩大裂缝延伸长度和破裂规模.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监测多段塞逐级调控过程中地层参数和波及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结合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逐级深部调控技术主要特点和化学示踪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多级井间化学示踪动态监测技术,并进行了矿场应用。依据逐级调控设计方案及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水窜水淹特征,建立了多级井间化学示踪级次设计方法,优化了多级化学示踪剂筛选原则和用量计算公式,研究了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逐级调控示踪剂分类解释模型,形成了基于多级井间化学示踪的逐级调控参数优化预测方法。矿场应用结果表明:逐级调控多级井间化学示踪技术可有效反映裂缝参数动态变化规律,监测结果与矿场实际生产动态测试结果吻合,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水力脉冲波协同多氢酸酸化技术对于高压注水、注汽井近井区域的储层堵塞具有高效的解堵效果。但目前针对该项技术的模拟理论及动力学研究较少,现场工艺参数设计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基于多氢酸活性酸组分的酸岩反应模型,以水力脉冲波传播动力学为基础,构建了水力脉冲波协同多氢酸酸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孔隙度、渗透率、酸液及矿物浓度随时间和距离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水力脉冲波协同多氢酸酸化解堵的参数敏感性,并进行了矿场应用分析。研究表明: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储层的酸化解堵效果,明显改善了酸液流速、酸液及矿物浓度的分布;振幅、频率较高时,酸液流速的径向差异直接影响相邻位置的解堵效果。针对不同类型的砂岩油藏设计了水力脉冲波协同多氢酸酸化解堵参数,并成功开展11井次矿场试验,注水压力平均下降6.3 MPa,注汽压力平均下降3.5 MPa,起到了显著的解堵降压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精确的油层信息,特别是裂缝信息是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后期调整挖潜的重要前提条件。现有的示踪剂解释模型不能准确有效地表征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裂缝参数信息。通过建立单一裂缝条带分布的物理模型,从一维对流扩散方程出发,将单一裂缝条带等效为符合Hagen-Poiseaille方程的流管束,将宏观生产信息与微观裂缝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单一裂缝条带示踪剂产出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中主要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管个数、流管长度和当量直径与示踪剂峰值浓度呈负相关,与峰值突破时间呈正相关;注采压差不改变峰值浓度值,与峰值突破时间呈负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建立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示踪剂解释模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原油中的沥青质、胶质等重有机质会在岩石和油管表面形成有机垢,给油田生产带来诸多麻烦,而预先注入化学抑制剂来保持沥青质稳定是一种有效的防沥青质沉积方法.通过沥青质溶液吸光度的变化对聚醚多元醇、烷基苯磺酸和阳离子表活剂等沥青质沉积抑制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抑制剂加量为250mg/L时,聚醚多元醇抑制剂JHIA1~4的抑制...  相似文献   
16.
建立微乳液直接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GFAAS)测定食用油中铬的方法,研究微乳液的形成条件以及基体改进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优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升温程序,通过与微波消解处理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按质量分数为15%食用油,6%水相,20%曲拉通X-100和59%正丁醇能配制成稳定的微乳液。不需要添加基体改进剂,仪器最佳检测条件为预灰化温度800℃、灰化温度1 400℃、原子化温度2 300℃。在此条件下,试验相对标准偏差5%,检出限为0.211 ng/m L,加标回收率在90%到110%之间,并与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的测量结果相近。该方法简单,准确,实用性强,并适用于大量食用油样品的测量。  相似文献   
17.
疏松砂岩储层成岩过程简单,胶结疏松,对该类油藏的取心及获取孔隙结构与岩石组分信息较为困难,因此基于二维岩石信息的三维多孔介质重建方法对于该类储层的微观尺度模拟尤为适用,现有的重建技术虽然能较为准确地构建岩石骨架和孔隙结构,但无法对储层中的各类黏土矿物做详细的划分和构建。为准确构建含黏土三维多孔介质模型,基于真实储层二维信息,利用过程法构建多孔介质模型,并将其作为混合算法的输入模型构建了三维多孔介质模型,通过引入交换单位体像素点对其邻域不稳定性的贡献程度作为参数,可以提高混合算法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重建模型与参考模型具有相似的统计学和拓扑学特征,以此为基础,结合真实储层中黏土矿物的分布及产状,通过Hoshen-Kopelman算法和黏土矿物基团的主要结构特征分类,构建了含黏土矿物分布的三维重建多孔介质;最后对重建模型中岩石矿物分布及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Hoshen-Kopelman算法的重建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储层中主要黏土矿物的分布及产状,该算法为含黏土矿物疏松砂岩油藏的微观尺度储层模拟提供了新方法,基于该算法得到的三维多孔介质模型为模拟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岩石矿物性质差异造成的储层伤害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