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32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41篇
金属工艺   19篇
机械仪表   26篇
建筑科学   20篇
矿业工程   19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55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篇
冶金工业   15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01.
本实验采用外源蛋白添加和挤压相结合的技术通过增强混合体系内部的凝胶结构来改善大米粉面条弹韧性差、断条严重等问题。向大米粉中添加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并经过挤压膨化处理制备混合米粉,选择SPI添加量、水分含量和挤压温度3个因素,以糊化特性和吸水性指数为指标优化混合米粉的最佳工艺,并对米面条的品质进行评价。各因素对混合米粉制备工艺的影响顺序:SPI添加量>水分含量>挤压温度,最佳工艺条件为SPI添加量10.23%(以400 g大米粉为基准)、水分含量25%和挤压温度133℃。将最优条件下制备的混合米粉与大米粉的吸水性指数、糊化特性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进行比较,表明混合米粉的吸水性指数远高于大米粉,糊化特性和短程有序程度均低于大米粉。混合米粉面条与大米粉面条相比干物质损失率和断条率有所下降,吸水率、感官评分、硬度、弹性和咀嚼性均升高。添加SPI的大米粉经挤压后制得混合米粉的吸水性和回生特性均有所改善,制作的混合米粉面条的蒸煮特性及感官品质较大米粉面条有显著的提升,不仅提高了大米粉的经济价值又利于促进稻米产业链的延伸,而且拓宽了以大米粉为...  相似文献   
302.
针对核电机组大修期间防异物管理的难题,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出发,按照准备阶段的预防、实施阶段的控制以及总结阶段的反馈,对防异物管理的措施及方法进行探讨,优化大修防异物控制措施,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03.
刘晓飞  石俊武  王亚维 《水泥》2023,(11):60-62
在5 000 t/d水泥生产线的窑筒体外围增加集热罩,余热发电除氧器内部的锅炉给水经补水泵送至窑筒体集热罩加热,产生的蒸汽用于提高余热发电量,冬季时部分补汽还可用于供暖。实践证明此方案经济效益可观,汽轮机第四压力叶片汽蚀大大降低,值得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304.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具有模拟酶的特性,构建实时检测胆固醇电化学传感器。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制备出新型的复合金属有机框架模拟酶(Fe3O4@Au/MOF)纳米粒子,其兼具了Fe3O4磁性粒子的可回收特点以及金纳米粒子的加速电子转移等优点。并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制备成功的Fe3O4@Au/MOF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借助Fe3O4@Au/MOF的类过氧化物酶双重催化性能使胆固醇氧化为胆甾烯三酮和H2O2,而H2O2在其进一步的催化下产生的具有氧化活性的羟基自由基可促进3,3′,5,5′-四甲基联苯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而增加了体系中电荷的移动。根据电信号的响应情况, 从而实现对胆固醇的快速定性和高效定量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得优化检测体系为:反应温度为 50℃,Fe3O4@Au/MOF 添加量为0.0125g,扫描速率为0.10V/s,缓冲溶液pH=4;当胆固醇浓度处于0.001~1.500mmol/L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20.6401x+4.7722,R2=0.9956,最低检测限为2.7μmol/L;且检测体系具有良好的回收率和抗干扰性,在食品分析和生化分析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05.
针对地下水库煤柱坝体长期在水浸-周期应力作用下渐进损伤问题,以陕西某矿地下水库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实验室实验等方法分析了工作面末采阶段煤柱坝体所受应力环境,探究了周期应力以及水浸对煤体的破坏规律。结果表明:煤柱坝体形成前受采动影响存在诸多次生裂隙,形成以后受水浸以及相邻工作面的采动影响,应力呈多次循环加、卸载特征;煤体单轴压缩时抗压强度为18.40 MPa,破断载荷为36.11 kN,循环加卸载1、2、3次的破坏载荷分别为35.27、29.15、27.45 k N,表明周期应力有加剧煤体损伤的作用;随着水浸时间及加卸载循环次数的增加,煤体强度逐渐降低,无水浸加卸载1次条件下煤块强度为17.97 MPa,水浸21 d加卸载3次时强度为10.78 MPa。  相似文献   
306.
介绍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发生条件,总结近年来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在真菌毒素残留、抗生素类药物残留、重金属离子残留和病原微生物残留等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