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0篇
矿业工程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支架—围岩整体力学模型,将直接顶的左边界可简化为固定边界,右边与采空区冒落矸石接触,简化为破碎矸石作用于直接顶的横向阻力,上边界为老顶施加给定变形的边界,给出的是位移边界条件,而下边界受支架支撑作用,给出的是应力边界条件。根据沿空留巷围岩的变形特点,可将直接顶视为可变形体,利用能量变分理论求解巷道顶板下沉变形问题,进而探讨了顶板下沉量与巷内支护阻力、巷道宽度、直接顶厚度及直接顶弹性模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2.
为了实现深部工作面无煤柱开采沿空留巷,有效地控制留巷围岩的合理变形,通过分析沿空留巷围岩结构模型,介绍谢一矿512(5)工作面运输巷沿空留巷时所采取的围岩控制措施,对留巷时围岩变形进行观测,并对锚杆锚索承载能力、充填体变形和所受载荷大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留巷围岩变形分为5个阶段,稳定后顶底板变形对留巷稳定性影响比两帮要大,留巷顶板应力在工作面前方5 m处达到峰值,在工作面后方140 m以外,逐渐趋于稳定,后方50 m充填体上最大应力为12 MPa.  相似文献   
73.
针对淮南新集三矿极软岩破坏巷道具体条件,在分析巷道破坏原因和锚注加固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破坏巷道的锚注加固修复方案,并进行了锚注参数设计和新型锚注加固注浆材料的研究。工程应用实践和围岩变形监测表明,采用的锚注加固修复技术可行,修复效果明显,取得了显著技术经济效益,为类似条件巷道的修复、设计与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4.
姚桥矿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深井煤巷,通过巷道表面位移、深部围岩位移、锚杆(索)受力综合监测,获得了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并据此对支护参数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5.
为了使杨柳煤矿安全监测平台精准快速地识别机电人员高压作业场景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以井下中央变电所为例,聚焦绝缘护具佩戴情况设计安全识别框架。基于YOLOv7目标检测算法引用部分卷积(PConv),提高模型在处理遮挡或缺失画面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融合快速神经网络结构(FasterNet),降低计算冗余优化检测性能;最后融合时间空间注意力模块(CBAM),提高算法的特征提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轻量化处理后较原模型体积缩小30.5%,计算量减少23.7%,识别平均精度可达97.3%,单张图片检测速度提升38.1%。在复杂背景下小目标检测任务中有效地解决了漏检问题。  相似文献   
76.
窄煤柱沿空掘巷锚梁网支护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华龙  华心祝  赵明强 《煤矿开采》2008,13(1):49-50,53
通过上区段采空区上覆岩层结构对侧向煤体的极限平衡区和滞后时间的分析,确定沿空掘巷的煤柱宽度和最佳开挖时间,工程实践证明沿空巷道在掘巷和回采过程中围岩变形明显不同,固帮护顶能有效控制沿空巷道围岩稳定。  相似文献   
77.
网格支架高档放顶煤工作面围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孔庄矿井网格支架高档放顶煤工作面矿压观测与数据分析,得出了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研究了ZWM网格式液压迈步放顶煤支架与围岩关系,并提出工作面围岩控制措施及支架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8.
在2006年发表的《我国沿空留巷支护技术发展现状及改进建议》一文的基础上,总结了21世纪以来我国沿空留巷技术的新发展,包括巷旁充填的施工工艺与方法,由高水、膏体充填发展为柔模墙体及超前柱式支护,使得支护强度和隔绝密闭性有了极大地提升,并且具有了一定柔性以适应顶板的下沉;经过20余年的发展,沿空巷道巷内基本支护具有了高预紧力、高强度、高刚度和大延伸率的特性,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的大变形,实现及时主动支护,并普遍辅以单体支柱作为巷内补强支护,进一步保持围岩的稳定性与完整性;统计分析了部分沿空巷道的支护形式及留巷效果,愈发说明了沿空留巷的成功与否是巷旁支护和巷内支护共同作用的结果。介绍了无巷旁充填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新技术,包括卸压原理、切顶方法、切顶参数及切顶后巷内的支护方式及其工程应用等。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在沿空留巷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包含充填体的切顶阻力和支护阻力,充填体与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受力变形特征,切顶卸压沿空留巷的围岩活动规律及其与支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等。指出了我国沿空留巷技术在巷旁支护、巷内支护及相关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与科学问题。最后从支护设计、围岩控制、研...  相似文献   
79.
为探究煤层注水防冲解危后,工作面推进速率是否会对煤矿井下安全、高效生产造成二次影响,开展了不同加载速率下干燥及饱和煤样的单轴压缩试验,探究了饱和煤样的峰值强度、声发射能量及声发射的RA值与AF值、断口形貌、分形维数以及冲击倾向性特征的加载速率效应,揭示了饱和煤样损伤破坏特征的加载速率微观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随加载速率增大,干燥及饱和煤样峰值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加载速率0.01 mm/s为导致强度转折的临界加载速率。不同加载速率下饱和煤样宏观破坏模式均为以剪切破坏为主的拉-剪复合破坏,最大声发射能量值先减小后增大,在临界加载速率时达到最小值。饱和煤样微观剪切裂隙占比先减小后增大,在临界加载速率达到极小值。饱和煤样破裂断口形貌由长槽状裂隙向完全不规则裂隙过渡,临界加载速率是大量不规则裂隙开始出现的转折点。随加载速率增大,饱和煤样破碎的小粒径煤屑质量占比减小,大粒径煤屑质量占比增大;干燥及饱和煤样分形维数均逐渐减小,拟合曲线满足幂函数规律,且饱和煤样较干燥煤样分形维数增大。随加载速率增大,干燥及饱和煤样的KE均存在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在临界加载速率达到极小值。煤层注水对工作面冲击地压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0.
采用现场实测法对谢桥矿1121(3)较薄厚煤层综放面回采巷道矿压进行了观测,得出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并研究了巷道支护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