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39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应用天然气生成和同位素分馏的化学动力学方法对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天然气成藏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高石梯-磨溪含气构造为继承性隆起,有利于天然气的高效聚集,震旦系灯影组主要聚集191 Ma以来所生天然气,早期所生天然气未运聚成藏或散失,成藏参与率约为79%;②资阳构造圈闭受燕山期构造运动影响逐渐演化成威远构造的斜坡,构造运动调整过程中剩余未裂解原油运移至新的构造高部位——威远构造继续裂解,资阳和威远气田分别聚集构造调整前后(106~104 Ma)所生天然气;③威远气田构造圈闭由于形成较晚,捕捉到的原油裂解气有限,成藏参与率约为51%,低于高石梯-磨溪地区;④资阳-威远地区构造反转过程中资阳古隆起中天然气会大量散失,尽管高石梯-磨溪地区天然气生成结束的时间早于资阳-威远地区90 Ma,不利于保存,但其气藏充满度却高于资阳-威远地区。  相似文献   
162.
以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地质参数(地层、地史、热史)为例,分别计算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单位面积碳酸盐岩的生气量及源岩和围岩各种形式的残留和耗散气量(吸附气量、油溶气量、水溶气量、扩散气量),进而根据物质平衡原理计算出有效排气量(有效排气量=生气量-吸附气量-油溶气量-水溶气量-扩散气量),以排气量为指标给出气源岩分级评价的标准,并计算出其对应的有机质丰度,建立了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气源岩的分级评价表。经综合分析,归纳出我国碳酸盐岩有机质类型为II型的成熟气源岩“非、无效、差、中、好、很好”各级对应的TOC界限值分别为“0.2、0.4、0.7、1.0、1.5”。  相似文献   
163.
利用测井资料纵向分辨率高的特点,采用ΔlgR法识别海拉尔盆地乌东斜坡带优质烃源岩,探讨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乌东油藏附近测井识别出的优质烃源岩,呈条带状分布于乌东斜坡带的乌31至乌108-112井区。该区块附近的原油可划分两类,第一类原油与乌东油藏下倾方向乌南次洼的优质烃源岩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均具有Ts大于Tm、低伽马蜡烷的明显特征;第二类原油与乌东斜坡带发育的优质烃源岩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均具有Ts小于Tm、高伽马蜡烷的明显特征。重新分析油源认为,以乌东油藏内部两条大断裂为界,油藏下倾方向油气来自乌南次洼,以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油藏上倾方向油气来自乌东斜坡带本地优质烃源岩,以断层岩性油气藏为主;油藏断裂带内部油气由乌南次洼及乌东斜坡带两个生烃中心供烃,以断块油气藏为主。油源对比结果扩展了乌东斜坡带的勘探思路,优质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规律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4.
混积型页岩油岩性复杂、矿物类型多、“甜点”横向变化快,常规测井对岩性、物性及含油性响应不敏感,而核磁测井需要岩石物理实验标定,解释周期长,尚缺乏有效的现场“甜点”快速评价技术。针对上述问题,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为例,以核磁测井解释为依据,研究气测、碳酸盐矿物、钻时等录井资料对混积型页岩油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的响应特征,明确内在联系,优选敏感参数,实现页岩油储层参数和“甜点”的快速评价。研究表明:混积型页岩油岩性、物性及含油饱和度在录井资料上均有明显响应,其中,碳酸盐含量和白云石占比能有效反映粉砂岩、云质粉砂岩、砂屑白云岩、泥晶白云岩和云质灰岩等主要岩性,碳酸盐含量、全烃/钻时对孔隙度反映敏感,碳酸盐含量、湿度比和全烃对含油饱和度敏感。基于录井敏感参数的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精度可达71.0%,与核磁测井相比,Ⅰ类油层“甜点”识别率超90%,能够实现随钻过程中页岩油“甜点”的快速准确评价。研究成果对提高混积型页岩油水平井“甜点”钻遇率及降本增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