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39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在对两个褐煤样品进行生烃和排烃模拟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其芳烃产物的特征.结果表明:与生物分子有相同位取代(甲)基的芳烃化合物是由非芳烃形成芳烃的主要中介产物,因此芳烃演化的主要趋势可能是脱甲基作用而不是甲基化作用;许多芳烃比值是敏感的成熟度指标;烷基取代芳烃较对应的无取代芳烃难以运移.因此,有关比值具有作运移指标的潜力.  相似文献   
32.
致密储层微观结构影响着原油在储层中的充注行为,制约着致密油的富集和分布规律。基于致密油充注模拟、恒速压汞、扫描电镜与核磁共振等实验,文章定量表征致密储层的原油充注行为和孔喉结构特征,剖析成岩作用、自生矿物生长形态以及孔喉结构特征对原油在致密储层中充注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原油充注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充注启始阶段、快速充注阶段和缓慢充注阶段,这是充注过程中驱替压力与毛管力的动平衡以及主要储集空间分布的结果。其中,快速充注阶段又存在两种增长模式,即持续增长模式和跳跃增长模式,这两种模式揭示了主流喉道半径分布特征的差异。通过分析发现,压实、胶结、溶蚀、自生矿物生长等成岩作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储集空间和喉道半径的尺寸和分布,决定了致密储层品质的优劣。故此,在油源充足的条件下,具备足够的驱动力和品质优良的储层,是致密油富集的关键,而开启的断层/微裂隙附近的砂体正是满足这些条件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33.
构造变形对页岩孔隙结构及吸附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页岩构造变形作用对其孔隙结构和吸附性的影响,运用TOC、热解和低温氮气吸附法等实验方法,利用宏观尺度判别等手段,对川东北地区城口县修齐镇、龙田乡下寒武统鲁家坪组页岩样品的构造变形对孔隙结构控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页岩构造变形形态主要表现为裂隙、褶皱、揉皱等;研究区页岩样品孔隙主要为纳米级,孔径大小主要分布在0.5~10.0 nm;页岩变形程度越高,纳米级孔隙越多,页岩比表面积越大,对页岩气的吸附性能越强。研究结果对认识泥页岩构造变形作用及其对页岩孔隙结构和储气能力的影响意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四川盆地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4.
在岩心观察描述和分析基础上,结合测井、录井等其他资料综合研究,查明了榆树林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三段沉积特征,并建立了不同沉积相、亚相及微相的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35.
用核磁共振和常规测井资料预测毛细管压力曲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连续获取储层毛细管压力曲线以评价储层孔隙结构,针对非常有限的实测资料,以125块不同岩性的岩心压汞分析资料为基础,提出了在没有取心井的研究区域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有效孔隙度资料和常规密度测井资料预测岩石最终进汞饱和度模型,建立通过核磁共振T2谱的最大弛豫时间了Tmax预测岩石的排替压力模型;利用对数和线性拟合关系,采用分段的方法构建毛细管压力曲线.该方法解决了现场很难准确获取渗透率资料的操作难题,在油田现场容易实施.经与实测曲线对比发现,利用新方法获得的结果可信度很高.  相似文献   
36.
为弄清断裂密集带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选取构造特征典型、油源单一的王府凹陷为例,按断裂密集带平、剖面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将王府凹陷扶杨油层断裂密集带分为4种类型,即地堑-反向断阶组合、地堑-反向-顺向断阶组合、地堑-地垒反向断阶组合和地堑-地垒-顺向断阶组合.通过分析断裂密集带中油气显示情况,探讨断裂密集带对油气运聚的制约作用.结果表明:断裂密集带对油气二次运移具有横向遮挡、侧向输导作用,并制约油气聚集.当断裂密集带走向与地层倾向近平行时,其两侧地垒、反向断阶是油气聚集优势部位;当其走向与地层倾向近垂直时,靠近生烃凹陷一侧的地垒、反向断阶优先捕捉油气,断裂密集带交汇处是油气富集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37.
在干酪根类型数值比和恢复原始有机质丰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生油岩生油量和排油量的计算模式 Q生=DR∫_s∫C_1(x,y)H(x,y)dxdy O运=DR∫_s∫C_2(x,y)H(x,y)dxdy 该模式综合考虑了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及它们在平面上的变化,采用二重积分形式而不是取有关变量的观测值的算术均值参加计算,可能有助丁提高计算精度.模式在松辽盆地北部西区青二、三段生油岩生、排油量计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38.
在调查原核生物化学分配作用对有机质饱和烃中主要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咔唑类化合物分布产生影响的基础上,借助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和松辽盆地北部两地区泥岩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确定可利用规则甾烷/17α(H)-藿烷值、C35αβ-升藿烷指数、奥利烷指数、BNH/TNH等参数及(C28-C31)-烷基甾烷丰度的变化对未熟-低熟有机质中细菌和古菌活性进行评价.在淡水-咸水沉积域的强厌氧环境中,生气母质的有机氮含量与产甲烷八叠球菌属的固氮作用有关,来自原生质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在产甲烷条件下,被产甲烷菌伙伴所降解,因此在优质生气母质中,C0-C3咔唑和苯并咔唑化合物的总含量很低,比其他类型样品低1~2个数量级左右.图6表3参32  相似文献   
39.
滨北地区扶杨油层油气远景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对滨北地区油气富集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保存条件出发,对其扶杨油层的油气远景进行预测。从盖层条件来看,杜尔伯特—大庆—安达及以北地区是滨北地区扶杨油层油气的有利聚集区。从断层封闭性来看,大庆—安达以北地区是滨北地区扶杨油层油气的有利聚集区。从水动力条件来看,滨州线及以北地区是滨北地区扶杨油层油气的有利聚集区。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研究,得到滨州线及以北地区应是滨北地区扶杨油层油气聚集的有利远景区,是下一步勘探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40.
采用模拟实验方法,考察不同温度(250~480℃)、不同压力(0.1~50MPa)下原油裂解成气的演化特征。证明了高压可以降低油裂解的反应速度,抑制原油裂解;高压条件下比低压条件下的油裂解气更接近天然气的组成。讨论了L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