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6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6MnR钢在含H2S介质中慢拉伸应力腐蚀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慢拉伸应力腐蚀试验 ,研究了 1 6MnR钢在含H2 S介质中的应力腐蚀行为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分析了H2 S含量、Cl- 含量、温度和pH值等参量对 1 6MnR钢应力腐蚀敏感指数的影响 ,并对试件微观断口形貌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  相似文献   
82.
分析了复杂组合壳体V型膨胀节在内压载荷作用下周向和经向薄膜和弯曲应力.膨胀节由一个正曲率的环壳、一个圆锥壳和一个负曲率的环形壳构成,装配在一个环形的圆柱管道内.应力分析中采用了旋转壳体的弯曲理论.采用Clark的近视解分析环形壳体单元.以Fortran计算机程序估算了8个不同尺寸膨胀节的数值解.绘制了组合壳体沿圆周方向在各种不同几何尺寸上应力变化趋势.列表显示了圆周方向应力最大值和它们的位置.结果证明在所有几何尺寸的膨胀节的四个应力中,经向弯曲应力最大.因此,这个应力在受内压载荷的V型膨胀节的设计中起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随着富硫原油产量不断增加,炼油厂脱硫系统中硫含量越来越高,脱硫设备和管道将承受更加严酷的环境介质的腐蚀.针对某炼化公司脱硫系统富液管道开裂失效,进行了外观检测、材料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分析、断口微观形貌扫描电镜分析和腐蚀产物的能谱分析.检测结果发现断口较平整,母材、焊缝的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均正常,微观断口表面呈现沿晶开裂现象,且存在树枝状二次裂纹.表明管道的开裂是由富含H2S环境介质再加上焊缝附近较高的焊接残余应力引起的应力腐蚀开裂.在开裂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护和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4.
阿里斯库姆油田是一个具大气顶、薄油环、边底水的复杂油气藏。通过调研国内外同类油气藏的开发方式,确定该油藏合理开发方式,采用气顶注气及屏障注水,避免气窜和水侵;采用水平井开发薄油环,北部和南部采用完善井网滚动扩边开发。实施后,气顶气窜得到了有效控制,油藏地层压力保持程度稳步回升,油田产量逐年增加。因此,所采用开发方式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85.
16MnR钢在液氨环境中的应力腐蚀裂纹扩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T形楔形张开加载(T-WOL)恒位移试样,进行16MnR钢在无水液氨环境的应力腐蚀实验.实验中采用了8只预裂纹试样,分别加载到不同应力强度因子K1值,放入盛有液氨的实验容器中.试样定期取出测量裂纹的长度,经总共3450h应力腐蚀实验,测得各试样的裂纹扩展速率在0.08×10-8~3.54×10-8 mm/s之间.结果表明:16MnR材料在无水液氨环境中裂纹基本没有扩展,其应力强度因子临界值KISCC大于90 MPa√m.同时分析了应力腐蚀开裂机理和影响其应力腐蚀行为的介质与材料因素.  相似文献   
86.
针对配电网因外力破坏、恶劣天气、设备老化等造成用户长时间停电的问题,研制了一种移动式应急配变。该装置具有结构紧凑、机动性强、安装便捷等优点,能适应狭小道路以及恶劣环境,在配变永久性故障不能短时恢复、抢险救灾等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恢复供电,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5.25MW双馈风力发电机M型圆管空空冷却器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计算值与试验值较吻合,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计算结果表明:位于风力发电机驱动端换热管的能量经济性最高,冷却器的总体传热系数约30W/m2·K,温度效率63%。当内风路风量小于5.0m3/s时,内外风路风阻可用统一算式计算。内风路风量对冷却器的换热性能影响更大,内外风量在一定范围内匹配时,冷却器处于内外风路热平衡状态,此时能量经济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