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4篇
金属工艺   74篇
机械仪表   15篇
建筑科学   3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熔化极脉冲氩弧焊弧长动态调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单周期脉冲MIG焊控制法,该法采用非线性控制,通过实时采集电弧电压信号,控制每一个脉冲周期内的平均电弧电压和预设值相同,系统具有很强的弧长调节能力。当扰动发生时,在每一个周期内,电弧电压的平均值和设定值之间既不存在静态误差也不存在瞬态误差,弧长可以在数个周期内调整到稳定。在深入研究电弧动态调节过程的基础上,对原来方案进行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优异的电弧自身调节特性,焊接工艺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Many processes are used to join reinforcing bar (steel bar), but only afew of them, e.g. overlapping welding, gas pressure welding, thread joining, cold pressure sleeve joining, are able to be used on building sites because the conditions of building sites are very particular. First, the work of joining reinforcing bar is mobile, that is to say, it must be moved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after having accomplished one joint. So it demands that the welding equipment ( especially the welding head) must be convenient for moving. So it must be small and light. Second, the electricity capacity of the welding equipment can not be too large because the whole electricity capacity of a building site is limited. Third, the welding process ought to be simple because the situationog building sites is very poor and is on the open air. The more complex the process is, the more difficult the work will be. Fourth, the quality of the joint should be reliable and stable because it is impossible to check the quality of every joint, and there is no suitable way to do it even by now. For those reasons, the electros lag pressure butt welding has got great development recent years and is just suitable to be used on building sites to join vertical reinforcing bars. The articl e introduces its basic principle, processing, chief properties, and some testre sults.  相似文献   
13.
2219铝合金高频耦合脉冲TIG焊接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219铝合金采用高频耦合脉冲TIG的焊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特殊交流以及叠加高频脉冲可以有效的细化组织,消除气孔和减少裂纹等冶金缺陷,显著改善和提高铝合金接头性能.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单层焊和双层焊对接头性能的影响,对双层焊每一层的工艺参数做了优化,并对接头各微区采用了晶粒度的定量分析与对比,提出了通过控制热循环对接头"控性"的方法,使接头微观组织趋于均匀,是提高接头综合力学性能的一个新思路,在工程上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磁脉冲焊接接头界面波纹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磁脉冲焊接工艺进行铝合金管(5A03)与棒(5A06)的连接,对焊接接头进行气密性检测和剥裂检测,观察并量化结合界面的几何参数。结果表明,当充电电压为7,7.2及7.5kV,可形成气密性良好的焊接接头;接头结合界面包括初始裂纹及良好结合两部分组成,两部分的总长度随充电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并且随充电压的增加界面良好结合段的长度是先稍有增加后急剧减小。结合界面波纹是由于撞击发生在具有初始波纹的表面上,引起结合界面产生亥尔姆霍尔兹不稳定性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小电流稳定性对微束等离子弧焊工艺至关重要,微束等离子孤焊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小电流焊接,焊接电流可以达到0.05 A.当在小电流下焊接时,保持电孤稳定燃烧,对微束等离子弧焊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微束等离子弧焊的电源特性直接关系到微束等离子弧焊焊接工艺的好坏.针对晶体管微束等离子电源,采用Saber软件进行了仿真研究.内容包括微束等离子弧焊电源的主电路和反馈控制电路模型的建立,对晶体管微束等离子弧焊电源的电源特性(主电路开环特性、电源系统闭环控制特性),仿真分析了电源输出纹波等,探讨了电源小电流输出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软PLC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控制技术,它是基于PC机的,因其强大的网络通讯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迅速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研究热点,阐述了变极性等离子弧焊的焊接原理,介绍了以德国3S公司的软PLC产品CoDeSys以及Ether CAT现场总线为基础的分布式变极性等离子焊接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通过读取运行G代码实现空间直线和圆弧的插补完成复杂空间曲线轨迹的行走,并且在运动控制的过程中实时控制焊接工艺参数,最终实现复杂空间曲线焊缝的焊接。  相似文献   
17.
卢振洋  马琳  黄鹏飞 《电焊机》2011,41(4):20-23
通过对斩波电源原理的研究,设计了一台以MOSFET作为主电路开关管的斩波电源,并深入研究其工作原理;设计并优化电源功率模块,整体结构紧凑,有效解决了MOSFET的均流问题;该模块减小了主回路杂散电感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MOSFET漏源电压尖峰.实验归纳出模拟PI参数的最佳匹配,电源系统输出稳定,且动态响应性稳定在3...  相似文献   
18.
基于PC机对目标系统的控制需要,考虑到USB总线传输速度高、支持热拔插等突出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MSP430F249单片机和一款USB-TO-UART桥接芯片TUSB3410的USB接口设计方案,通过USB接口实现PC机与目标系统的通信.详细介绍了MSP430F249单片机和USB-TO-UART桥接芯片TUSB3410的特点以及本接口的硬件设计方法和软件实现方案.该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可以在对电焊机参数的采集以及PC机对电焊机的控制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薄板铝合金变极性脉冲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中,采用全桥高压脉冲双向稳弧方式,研究了高压稳弧脉冲电压幅值、脉冲持续时间、脉冲触发时刻、基值电流对焊接电流过零稳定性的影响.在小基值电流过零时,稳弧脉冲电压比基值电流对焊接电流过零稳定性的影响大.焊接电流过零的稳定性与稳弧脉冲电压的上升率有关,稳弧脉冲电压上升率有一个临界区间,使焊接电流过零时不稳定,采用稳弧脉冲电压上升率判断焊接电流过零稳定性,能够为铝合金VP PMIG焊焊接电流过零再引燃提供有效、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相贯线焊接接头是一种复杂的空间曲线焊缝形式,给焊接运动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研究从相贯线数学模型出发,运用D-H方法建立运动学逆解模型,基于整体考虑实际焊接需求的机构设计与简化控制策略思想,提出一种具有四自由度的并联式焊接机器人实现整体旋转、升降及焊枪手腕机构的解耦控制.以一种斜插相贯线轨迹为例,通过运动仿真,初步验证了所设计的机构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最终制作出并联结构相贯线机器人实物.本研究设计的机器人具有小型化、高刚度、运动解耦的特点,为实现精确的运动轨迹控制提供硬件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