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85篇 |
免费 | 158篇 |
国内免费 | 8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93篇 |
综合类 | 159篇 |
化学工业 | 215篇 |
金属工艺 | 147篇 |
机械仪表 | 139篇 |
建筑科学 | 246篇 |
矿业工程 | 123篇 |
能源动力 | 52篇 |
轻工业 | 494篇 |
水利工程 | 96篇 |
石油天然气 | 105篇 |
武器工业 | 52篇 |
无线电 | 46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53篇 |
冶金工业 | 94篇 |
原子能技术 | 60篇 |
自动化技术 | 3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1篇 |
2023年 | 115篇 |
2022年 | 116篇 |
2021年 | 96篇 |
2020年 | 99篇 |
2019年 | 108篇 |
2018年 | 92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64篇 |
2014年 | 146篇 |
2013年 | 118篇 |
2012年 | 146篇 |
2011年 | 135篇 |
2010年 | 93篇 |
2009年 | 98篇 |
2008年 | 109篇 |
2007年 | 140篇 |
2006年 | 108篇 |
2005年 | 148篇 |
2004年 | 103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71篇 |
1998年 | 78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98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72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9篇 |
1985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2篇 |
1972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成岩相测井识别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基于岩心分析、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10亚段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成岩矿物组合特征等进行了研究。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10亚段储层的岩性以粉晶、细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孔为主,偶尔伴生成岩裂缝。根据成岩作用、成岩矿物和储层物性,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10亚段可划分出晶间孔相、溶蚀相、成岩微裂缝相、压实压溶相、钙质胶结相和膏质充填相6种成岩相。结合成岩相在常规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引入成像测井孔隙度谱分析方法,实现了单井成岩相的测井识别,分析结果与试气资料吻合较好。成像测井孔隙度谱的定性分析与常规测井相结合可揭示孔隙的发育状况和分布,判别测井成岩相,为储层评价和预测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92.
93.
对宁武盆地煤层气储层进行了应力敏感、碱敏和水敏评价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宁武盆地煤层气储层为强应力敏感性、中等碱敏性和中等偏强水敏性。提出通过控制钻井液密度和pH值、提高钻井液的封堵性和抑制性,降低钻井液对储层伤害的技术思路,并研究出一套适合煤层气井的封堵成膜CQ-FDC钻井液:(0.2%~0.3%)有机硅G304+(2%~5%)复合盐FHY-2+(0.3%~0.5%)提黏剂G310+(1%~3%)降滤失剂G301+(1%~2%)封堵剂G325+NaOH。室内评价结果表明,该钻井液12 h线性膨胀降低率为71.56%,具有良好的抑制性;储层保护效果好,对储层4#煤和9#煤的伤害率小于15%。该钻井液技术在宁武盆地煤层气井现场试验了6口井,均取得成功,其平均井径扩大率为15.77%,对储层岩心的平均伤害率为16.73%,利于保护储层,且平均机械钻速较高。 相似文献
94.
页岩气井的合理配产是影响气藏最终采收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针对快速上产的页岩气区,如何快速并准确地评价单井合理配产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探索适合泸州地区页岩气井的生产全过程合理配产方法,首先针对页岩气井配产的三种方法推荐采用无阻流量配产系数法,然后根据泸州地区页岩气井的返排液量特征和生产特征,结合合理配产基本思路,典型井的合理配产分析,确定了“井口压降速率<0.1MPa/d、高水气比、产量波动不大于10%、大于临界携液流量”这四条投产初期配产原则。同时通过对比合理配产值和一点法计算的无阻流量的相关性来确定无阻流量的1/4~1/3作为投产初期的配产系数;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压降产量动态配产法优化气井配产,也可采用两者兼顾的方法指导页岩气井合理配产。该配产方法在现场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泸州地区页岩气井的快速化、规模化上产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5.
吐格尔明及周缘地区发育多套烃源岩,但主力烃源岩层位与生烃潜力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通过对吐格尔明及周缘地区钻井、地震资料和油气与烃源岩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三叠系—侏罗系自下而上发育4套烃源岩:其中三叠系塔里奇克组(T3t)煤系泥岩厚度薄且分布局限,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侏罗系阳霞组一段(J1y1)湖相泥岩厚度薄、分布稳定,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阳霞组二—四段(J1y2-4)与克孜勒努尔组(J2kz)2套煤系泥岩厚度大、分布稳定,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2—Ⅲ型为主;侏罗系烃源岩整体处于低熟—成熟阶段。通过烃源岩与油气生物标志物特征分析可知:吐格尔明地区油气主要来自侏罗系烃源岩,该地区南北两翼深部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通过逆冲断裂与三叠系、侏罗系顶面不整合面侧向运移,再经断裂垂向充注阳霞组和克孜勒努尔组,形成2套富油气层,指出克孜勒努尔组和阳霞组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主力目的层。 相似文献
96.
四川盆地自贡地区是目前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区块,针对该区部署的第1批水平井测试效果不理想,平均单井测试日产气量仅为7.6×104 m3/d。后期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相结合,综合评价目的靶层,有针对性地调整水平井靶体位置,实现了最新批次水平井测试产气量的大幅度提升。针对自贡地区龙马溪组高硅质页岩段定量评价及靶体调整的主要研究思路为:①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进行甜点层评价,进一步明确研究区龙一11小层为水平井部署的最佳甜点层。②根据高硅质页岩段划分标准,创新性地将龙一11小层纵向上划分为顶部、中部和底部3个层段,并重点针对高硅质页岩段进行精细储层评价,明确高硅质层段在含气性、脆性和可压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作为最优靶体部位。③对比靶体调整前后单井日产气量提升2.6倍,调整前测试日产气量为7.64×104 m3/
d,调整后测试日产气量为20.01×104 m3/d,充分论证了研究区以富碳高硅质页岩段为靶体调整目标的最优解。以水平井靶体调整的方向为主线,系统分析了龙一11小层中下部高硅质页岩段的储层条件,并通过下沉靶体部位实现了产气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7.
岩藻聚糖硫酸酯为含有硫酸基团的水溶性杂多糖,结构复杂,具有很多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抗炎、抗凝血、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使其在功能性食品、健康食品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医药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不同的原料及其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对其结构均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其生物活性。且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对岩藻聚糖硫酸酯结构的解析方法也成为了研究重点。本文对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岩藻聚糖硫酸酯在健康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针对传统工艺无法制备复杂结构发射药的问题,为探索提高发射药燃面渐增性新途径,采用3D直写打印技术,设计并打印了具有较高燃面渐增性的硝化棉基内嵌多方孔发射药。对3D打印的硝化棉基内嵌多方孔发射药进行了定容燃烧和内弹道性能表征。结果表明,以硝化棉、含能增塑剂和溶剂配制的浆料为打印物料,打印的硝化棉基内嵌多方孔发射药符合设计的燃面渐增性燃烧预期;受打印针头直径、溶棉比、醇酮比、溶剂挥发速度等因素的影响,直写打印的发射药设计尺寸和实际尺寸有一定偏差;12.7 mm机枪弹道初步试验表明,内嵌多方孔NC-120发射药和制式D-4/7混合装药16 g,装药比例1∶1时,膛压为314.2 MPa,射击初速为854.1 m·s-1,实现了直写打印内嵌多方孔发射药在膛内正常、稳定燃烧,达到了与制式发射药相似的水平,但充分利用直写打印内嵌多方孔发射药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药形、弧厚、内外层弧厚匹配等参数。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在316L不锈钢(SS)表面构建原位一氧化氮(NO)催化释放涂层,使其能特异选择性地抗凝血、抑制平滑肌细胞(SMCs)增生,从而促进内皮细胞(ECs)生长。方法 在弱碱性水溶液中,选用多巴胺(DA)和己二胺(HD)为前驱体,利用多巴胺邻二苯酚结构自聚合沉膜的能力、多巴胺与己二胺的酚–(胺)表面化学,通过简单的一锅法在316L SS表面构建富氨基粘附涂层DA/HD。再通过碳二亚胺化学交联反应,共价接枝螯合Cu2+的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羧酸(DOTA),最后获得均匀且稳定的NO催化释放涂层(命名为Cu-DOTA@DA/HD)。结果 DA/HD涂层表面的氨基密度高达22 nmol/cm2,实现了Cu-DOTA的有效固定,其NO催化释放速率可达5.2×10–10 mol/(cm2·min)。Cu-DOTA@DA/HD涂层显著地抑制了血小板的粘附和激活,也能有效抑制血栓的形成,其表面血栓总质量由316L SS的(40.3±10.3) mg降低至(3.0±0.4) mg。... 相似文献
100.
研究确定无核黄皮的最佳贮藏保鲜温度,为其贮运保鲜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方法 无核黄皮经采收分拣后, 分别贮藏于不同的环境温度下,观测贮藏期间果实外观整体感观质量、色泽及主要生理和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 较低温3~5 ℃、低温8~10 ℃下无核黄皮的总感官品质下降慢,贮藏保鲜期较长,分别达13 d和11 d,而中低温13~15 ℃下缩短至9 d,室温23~25 ℃则只有3 d。低温贮藏降低果实的呼吸和乙烯产生速率,减缓果面色泽劣变,并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的变化,从而保持新鲜品质营养。结论 低温贮藏能有效减缓无核黄皮内外观品质的下降,温度越低,贮藏保鲜期越长。8~10 ℃是无核黄皮的最佳低温保鲜温度范围,此温度下的贮藏保鲜期为11 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