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54篇
机械仪表   4篇
能源动力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工业纯铁稀土硼铝共渗的渗层组织及硼化物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膏剂法对工业纯铁进行稀土硼铝共渗,观察了渗层组织,探讨了硼化物的形成机制。分析认为,硼化物既可在晶内形核,又可在晶界形核,并且,硼化物的生长具有方向性,并不因遇到阻力而改变。  相似文献   
72.
采用AZ31B镁合金挤出材,在573K进行28%-30%预变形加工,然后在863—893K经过不同保温时间进行等温球化处理,观察了试样不同区域的组织,考察了温度及保温时间对组织的影响,得到了具有圆整固相颗粒的半固态组织.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球化处理温度,有利于加速球化过程,以获得细小圆整半固态组织;延长保温时间固相分数降低,但幅度不大,并发生颗粒不规则化;在同一个试样上,由于部位不同,变形程度不同,所得半固态材料的固相率不同.讨论了半固态组织的形成机理,分析认为预变形后,半固态组织形成过程包括再结晶、晶粒长大阶段,受溶质、空位扩散控制的半固态组织形成阶段,受液-固界面张力作用的固相颗粒圆整化阶段.开始形成半固态组织阶段,扩散占主导地位,在进一步球化过程中,界面张力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3.
镁合金压铸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综述了国内外镁合金压铸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讨论了镁合金的流动性、高温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Ni、Mn等合金元素镁合金耐蚀性的影响。分析了我国镁合金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4.
为了解决5A06铝合金热轧过程中的断裂行为,采用半连续铸造的5A06铝合金铸锭进行不同开坯温度热轧,肉眼观察铸锭轧制过程中的断裂行为,采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进行断口观察,为了进一步观察断口晶体学特点,采用混合酸进行了侵蚀。研究表明,5A06合金在高温轧制时,容易产生断裂,断口表现为解理和沿晶混合型。进一步研究发现,微量元素Na对5A06合金的断裂行为有显著的影响。Na含量较低时合金热轧塑性很高,热轧过程中很少有断裂情况发生;而Na含量较高时则易发生脆性断裂。研究了减少半连续铸造5A06铝合金铸锭中Na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75.
利用固相再生技术回收利用AZ91D镁合金屑,具体工艺为先冷压再热挤。结果表明:制备的AZ91D镁合金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且晶粒明显细化。在热挤出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再结晶,且动态再结晶组织受到热挤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影响,在300-350 °C下基面滑移和孪晶协调变形导致动态再结晶晶粒产生,形成"项链"组织;在 350-400 °C下位错的交滑移控制动态再结晶形核;高于400 °C时位错攀移控制了整个动态再结晶过程,形成均匀的再结晶组织。随着应变速率增加AZ91D镁合金力学性能增大,改善了材料的力学性能,但应变速率过大,制备试样表面出现裂纹,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6.
新型钛-硼晶粒细化剂对ADC12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含w(Ti)=50%、w(B)=5%、盐类和少量助熔剂的新型钛-硼细化剂,研究了细化剂加入量和静置时间对ADC12铝合金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细化剂加入30 min后,粗大树枝晶α-Al组织变得细小,对ADC12铝合金组织具有显著的细化效果,随着静置时间延长,细化效果减弱。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该晶粒细化剂,细化效果最好,ADC12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234.75 N/mm2和2.54%。  相似文献   
77.
采用膏剂法对工业纯铁进行了稀土硼铝共渗,考察了温度、保温时间对渗层厚度的影响,观察了渗层的金相组织及渗层的生长情况。分析认为,硼化物的形成通过吸附、形核和长大三步实现;硼化物晶核的形成主要是在试样表层的晶界和缺陷处形核,而后以扩散机制长大。  相似文献   
78.
轻合金等离子体增强电化学表面陶瓷化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等离子体增强电化学表面陶瓷化(微弧氧化)是一项在有色金属表面原位生长陶瓷膜的新技术。介绍了微弧氧化技术生成氧化物陶瓷膜的原理、方法,陶瓷膜的性能特点及微弧氧化技术在轻合金中的研究进展状况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9.
复相添加剂/3Y-TZP复合增韧氧化铝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复相添加剂和3Y-TZP的叠加作用,对氧化铝陶瓷的增韧机制和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相添加剂有助于Al2O3/3Y-TZP复合材料中氧化铝晶粒的异向生长,其增韧效果与3Y-TZP产生了叠加效应。实验材料密度接近理论密度;抗弯强度556.35MPa;断裂韧性6.73MPa.m^1/2;综合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0.
激光毛化对3003铝合金织构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粗糙度的YAG激光毛化冷轧辊对3003铝合金板进行不同变形量的冷轧,利用取向分布函数(Orienta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s)探讨了采用激光毛化冷轧辊轧制条件下3003铝合金变形织构随冷轧变形量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经激光毛化辊轧制后的铝板,其强度与普通板接近,但塑性高于普通板.采用激光毛化辊轧制在样品中产生相对较强的S织构{123}〈634〉,其强度随冷轧变形量增加而增强.在90%变形量时,样品中产生较强的旋转立方取向{001}〈110〉,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此旋转立方取向的强度逐渐减少并消失.样品中还含有少量的Cu织构、Brass织构及少量的Goss织构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