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制备了不同天然钙镁矿物质粉填充量的竹木复合材料,采用热重(TG)分析、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Li Chung-Hsiung积分法与Malek法研究了天然钙镁矿物质粉填充竹木复合材料的热裂解性能及热裂解动力学,并建立了天然钙镁矿物质粉填充竹木复合材料的热裂解模型。结果表明:天然钙镁矿物质粉热裂解时能够吸收周围的热量,产生的自由基抑制剂和难热裂解的CaO与MgO都能够抑制竹木复合材料的热裂解;裂解产物中,CO、CO2及单苯环类芳香族化合物的含量与未填充竹木复合材料的相比均有所降低,脂肪族化合物含量有所增加。未填充竹木复合材料的热裂解反应模式为随机核化,每个粒子有1个核;天然钙镁矿物质粉填充竹木复合材料的热裂解反应模式为相界反应、球形对称。 相似文献
52.
通过注射成型工艺制备竹纤维/聚乳酸(BF/PLA)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凝胶渗透色谱(GPC)、三维视频显微镜及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BF/PLA复合材料自然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F/PLA复合材料自然降解过程中BF首先降解,PLA逐步分层缓慢降解,复合材料质量逐渐减少;PLA分子链上酯基与水反应,分子链不断断裂,结晶度减小,平均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窄;复合材料颜色变深,表面变得粗糙不平,部分裸露的BF清晰可见,其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逐渐下降。12个月后,BF/PLA复合材料质量损失率达到8.87%,PLA重均分子量降低了25.9%,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降低了44.0%和43.8%。BF/PLA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在土壤中的自然降解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54.
55.
56.
57.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次氯酸钠进行氧化改性,并以聚乙烯醇为接枝剂进行接枝改性,再与酚醛预聚物进行共缩聚反应,制得淀粉/酚醛预聚物(S/PFO)共缩聚胶黏剂。讨论了淀粉/酚醛预聚物比例、共缩聚温度和共缩聚时间对S/PFO共缩聚胶黏剂固体含量、黏度、固化时间、干状胶合强度和湿状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酚醛预聚物比例为15/120,共缩聚温度为90℃,共缩聚时间为2.0 h时,所制得的S/PFO共缩聚胶黏剂综合性能最佳。采用同步热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S/PFO共缩聚胶黏剂的固化性能和胶合界面进行了表征。相比于酚醛树脂胶黏剂,S/PFO共缩聚胶黏剂固化温度和固化焓值均降低,能够有效降低生产能耗。S/PFO共缩聚胶黏剂能将木材表面的孔隙均匀填满,形成一层薄薄的且连续的胶膜,有利于提高其胶接强度和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58.
将木纤维(WF)经马来酸酐酯化改性后,再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苯乙烯(St)与丙烯酸正丁酯(BA)为单体,在甲苯溶剂中对其进行接枝改性,然后使用密炼机将改性木纤维(MWF)与聚己内酯(PCL)复合制备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力学测试、广角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同步热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MWF和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MWF成功地接枝上了疏水单体,当单体St与BA的摩尔比1.5∶1时,接枝率达到最大值,同时表现出较好的疏水性能;与未改性WF/PCL(20/80)复合材料相比,MWF/PCL(20/80)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增加了22%,断裂延伸率提高了718%;WF经接枝改性后,其复合材料中PCL相的晶粒尺寸、结晶度和热稳定性皆有提高;SEM分析表明MWF和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界面粘合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9.
本工作探讨了工艺参数对硅酸盐改性杉木浸渍效果的影响,以获得较优的杉木呼吸浸渍工艺,并探究了改性杉木的耐火性能,可为扩大杉木应用范围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供技术支撑.以硅酸盐为浸渍改性剂,采用呼吸法制得硅酸盐浸渍改性杉木.通过单因素实验法和响应曲面法对呼吸浸渍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利用丁烷喷枪燃烧和锥形量热仪(CONE)对改性杉木的耐火性能进行了测试.响应曲面法分析表明,各工艺因素对硅酸盐改性杉木的增重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浸渍压力>硅酸钠浓度>浸渍时间>呼吸次数,优化得到最佳浸渍工艺为硅酸钠溶液为31.60%(质量分数),浸渍时间为3.80 h,浸渍压力为0.7 MPa,呼吸次数为6次.燃烧实验发现,改性杉木燃烧火焰小.锥形量热分析表明改性杉木的热释放速率(HRR)、热释放总量(THR)、烟释放速率(SPR)和烟释放总量(TSP)都明显低于杉木素材,并且残余炭结构较完整. 相似文献
60.
在使用过程中,HDF的力学强度不仅会降低,而且其甲醛释放量也会发生变化。采用气候箱老化法处理HDF,按照国家标准跟踪测试HDF的理化指标,探索HDF甲醛释放的规律,为消除甲醛污染和改善室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湿热作用下,HDF的力学指标下降到一定程度后趋于平稳,而甲醛释放量与老化周期成指数关系,并使HDF甲醛释放量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