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1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70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分别用硬脂酸和钛酸酯对木纤维进行改性,用注塑成型工艺制备木纤维/聚乳酸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研究了改性剂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剂对木纤维进行处理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与冲击强度得到明显提高;钛酸酯偶联剂的改性效果优于硬脂酸。硬脂酸和钛酸酯改性剂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72.
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分析了尾巨桉新鲜木片与陈旧木片的溶出粒子特征及其微/纳米粒子在常规溶剂抽提和超声波、冷冻、微波预处理抽提中的溶出规律.结果表明,常规溶剂抽提时,新鲜木片溶出的纳米粒子(粒径<100 nm)在体积和粒子数上大于陈旧木片,而大于91.3 nm的粒子在体积和粒子数上小于陈旧木片;随着抽提时间的延长,尾巨桉新旧木片中抽提物的溶出量均呈增加趋势.超声波、冷冻与微波预处理可降低尾巨桉新旧木片溶出粒子的集聚程度,提高抽提物溶出量,其中超声波预处理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3.
本文对一个报告厅的体型设计、室内装饰材料和构造的选择和布置以及装饰风格进行了分析,以期使音质设计与装饰风格达到较好的统一。  相似文献   
74.
分别采用碱(NaOH)处理、异氰酸酯(MDI)处理以及NaOH+MDI处理3种方法对竹纤维(BF)和聚乳酸(PLA)的界面进行调控,并通过注射成型工艺制备了PLA/BF复合材料,探讨了不同界面调控方法对PLA/BF复合材料热性能与动态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界面调控处理均可以改善PLA/BF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动态热力学性能;NaOH和MDI联合调控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对PLA/BF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和动态热力学性能的改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75.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林业工程学科家具设计与工程方向研究生实践培养现状的三个主要表现出发,构建了以自主和融入为核心的实践培养体系,提出了从脉络清晰的课程体系、四步走循序渐进的培养路径、三段式科学合理的时间规划和因人而异的精准施策四个方向进行科学规划,并明确了该实践培养体系对研究生、导师、学校和企业四个参与...  相似文献   
76.
以氯氧镁水泥(MOC)为主料,H2O2为发泡剂,MnO2为激发剂,硬脂酸钙为稳泡剂,聚丙烯酰胺为增稠剂,添加稻秸秆,制备出秸秆/MOC无机轻质复合材料。探讨了秸秆尺寸和添加量对秸秆在浆料中的分散性及对秸秆/MOC复合材料力学强度、韧性、抗裂性、吸水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秸秆尺寸和添加量对秸秆在浆料中的分散性、强度有较大影响,当秸秆尺寸≤ 250 μm、秸秆与MOC的质量比为0.9%时,秸秆分散性最好,制得秸秆/MOC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11.26 MPa)、弯曲强度(3.97 MPa)最大,抗裂性最佳。SEM分析表明,未经处理的秸秆与基体间的胶结状况差,存在弱界面层,当掺入秸秆尺寸过大或添加量过多时,秸秆/MOC复合材料中单位体积内被引入了较多的弱界面胶合部分,进而影响了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77.
在低碳设计与“双碳”战略的背景下,我国传统的家具制造业正向着绿色低碳设计与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从家具减量化设计的视角探讨了“双碳”战略背景下家具实现绿色低碳的原则,研究了从设计源头来实现家具减量化的减碳目标及减量化方法,并从家具设计的材料减量化和回收利用减量化角度探讨了家具减碳的途径。同时,提出了要尽快构建面向家具智能制造能效和适合绿色家具产业的减量化评价体系建议。  相似文献   
78.
智能制造是家具制造业释放动能的重要抓手,信息物理融合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数字孪生是关键使能技术。数字孪生理论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五维模型理论体系已逐步完备,并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家具制造业产线规划、生产控制与流程再造过程中存在不全面、不精准、不及时和不直观等现象,提出了“家具数字孪生车间(FDTS)”的概念,搭建了FDTS的五维系统架构,创建了FDTS“数字生命体”模型,并依据家具制造业的现状提出了FDTS的实施路径,最后就构建FDTS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方向进行归纳,以期为数字孪生技术在家具制造业的应用指明方向,进一步推动家具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9.
本工作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一步酸解氧化制备双醛淀粉的工艺,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盐酸(HCl)为酸解剂、高碘酸钠(NaIO_4)为氧化剂,设置HCl浓度、淀粉乳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为变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证明本实验成功制得了双醛淀粉。采用旋转黏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TGA)对双醛淀粉的糊化性能、颗粒形貌、结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对醛基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淀粉乳浓度 HCl浓度。最佳制备工艺为:HCl浓度为1. 2mol/L,淀粉乳浓度为7%,反应温度为49℃,反应时间为4 h。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双醛淀粉的醛基含量为85. 17%,与理论最大值86. 26%接近,说明优化结果可信。酸解氧化后,双醛淀粉的糊化黏度降至30 mPa·s,可显著提高反应活性和可操作性。SEM分析显示,双醛淀粉颗粒中间凹陷,呈现出环状结构。XRD分析表明,淀粉的结晶结构发生破坏,重结晶使结晶度增大至36. 05%。TGA分析表明,双醛淀粉受热分解起始温度降低,但分解残余率提高,说明其热塑性和热稳定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0.
李新功  凌启飞  吴义强 《功能材料》2013,(21):3094-3098
以1.5%异氰酸酯(MDI)界面改性剂改性处理后的竹纤维和聚乳酸为原料,通过注射成型工艺制备竹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探讨竹纤维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吸水率、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竹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存储模量以及热稳定性均先增大后减小,24h吸水率逐渐增大,损耗因子逐渐降低。竹纤维质量分数为5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达到最大值63.2MPa和11.6kJ/m2,复合材料存储模量最大,热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