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798篇 |
免费 | 1904篇 |
国内免费 | 156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887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2729篇 |
化学工业 | 5637篇 |
金属工艺 | 1765篇 |
机械仪表 | 2749篇 |
建筑科学 | 3568篇 |
矿业工程 | 1694篇 |
能源动力 | 964篇 |
轻工业 | 4173篇 |
水利工程 | 1745篇 |
石油天然气 | 1430篇 |
武器工业 | 285篇 |
无线电 | 370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620篇 |
冶金工业 | 1533篇 |
原子能技术 | 358篇 |
自动化技术 | 44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7篇 |
2023年 | 825篇 |
2022年 | 965篇 |
2021年 | 1083篇 |
2020年 | 839篇 |
2019年 | 992篇 |
2018年 | 994篇 |
2017年 | 483篇 |
2016年 | 601篇 |
2015年 | 811篇 |
2014年 | 1903篇 |
2013年 | 1205篇 |
2012年 | 1498篇 |
2011年 | 1602篇 |
2010年 | 1588篇 |
2009年 | 1701篇 |
2008年 | 1616篇 |
2007年 | 1692篇 |
2006年 | 1532篇 |
2005年 | 1567篇 |
2004年 | 1463篇 |
2003年 | 1300篇 |
2002年 | 1079篇 |
2001年 | 1081篇 |
2000年 | 1246篇 |
1999年 | 1269篇 |
1998年 | 1170篇 |
1997年 | 1261篇 |
1996年 | 1095篇 |
1995年 | 988篇 |
1994年 | 922篇 |
1993年 | 823篇 |
1992年 | 930篇 |
1991年 | 777篇 |
1990年 | 764篇 |
1989年 | 581篇 |
1988年 | 214篇 |
1987年 | 220篇 |
1986年 | 175篇 |
1985年 | 177篇 |
1984年 | 183篇 |
1983年 | 156篇 |
1982年 | 139篇 |
1981年 | 142篇 |
1980年 | 98篇 |
1979年 | 90篇 |
1978年 | 29篇 |
1975年 | 15篇 |
1959年 | 17篇 |
1958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铅污染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较大风险,如何修复污染土壤、降低农产品中的铅残留值得深入研究。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施加牛粪及复合处理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和机理。结果表明,在所有铅污染水平下,接种AM 真菌、施加牛粪和复合处理均显著促进烟草生长,改善烟草磷营养。复合处理在所有铅污染水平下均降低烟草铅残留量,而施加牛粪仅在轻度和中度铅污染水平下、接种AM 真菌仅在重度污染水平下作用显著。土壤pH 升高,铅有效性降低。可见,AM 真菌和有机肥对铅污染地区优质烟叶生产及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究产香酵母菌对耙豌豆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该文用5种酵母(安琪酵母、季也蒙毕赤酵母、酿酒酵母、鲁氏酵母和近平滑假丝酵母)对耙豌豆进行固态发酵5 d。采用电子鼻结合GC-MS对发酵耙豌豆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对不同酵母菌发酵耙豌豆的香气进行差异分析。电子鼻分析表明酵母菌发酵对耙豌豆挥发性风味有影响,酵母发酵耙豌豆与未发酵耙豌豆整体风味差异较大。GC-MS共检测出6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系以醇类和酸类为主,其次为酯类和酮类。5种不同酵母发酵耙豌豆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差异显著(P<0.05),假丝酵母发酵耙豌豆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最丰富,含38种。PLS-DA模型筛选得到12种关键风味物质(VIP>1),主要是异丙醇、异戊醇、2-甲基丁醇和乙酸乙酯等物质,赋予发酵耙豌豆醇香、果香和麦芽香。因此,产香酵母能降低耙豌豆的豆腥味,显著改善耙豌豆的风味。综上,该研究为酵母发酵耙豌豆工业化生产提供数据支持,为开发发酵型耙豌豆产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4.
本研究以木薯嫩梢(Cassava tender shoots,CTS)为对象,利用感官评价法、营养质量指数法(Index of nutritional quality,INQ)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探究了传统泡菜、芽菜、酱菜、橄榄菜、烫泡菜和盐渍菜等制作工艺对CTS腌制菜基本化学和元素组成、抗营养因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差异,以筛选出CTS适合的腌制菜工艺。结果表明:腌制的不同工艺条件显著影响CTS腌制菜品质。其中,CTS芽菜蛋白质含量最高,为35.29 g/100 g;CTS盐渍菜大部分化学组成含量较低;CTS腌制菜所含的矿物质皆不同程度降低,其中CTS芽菜工艺减少最多(Mn、Zn、K和Mg含量分别减少71.91%、70.72%、59.20%和60.84%)。各CTS腌制菜氰化物含量在32.62~82.41 mg/kg;单宁含量较低,含量在1.07~2.33 g单宁酸/100 g;亚硝酸盐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含量在0.37~1.02 mg/kg。感官评价表明,CTS泡菜具有较好鲜味、质感和品相等,大众认可度高;INQ评价结果显示CTS盐渍菜、CTS泡菜和CTS烫泡菜的营养价值较高;PCA发现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3.949%,PCA综合得分结果显示,CTS泡菜、CTS橄榄菜和CTS烫泡菜综合分值较高。最后,综合感官评价、INQ评价和PCA分析评价结果,得出CTS腌制的最佳工艺为CTS泡菜制作工艺,其次是CTS烫泡菜和CTS盐渍菜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995.
使用价格相对便宜的锡类化合物和高比表面积的高岭土,采用超声波沉淀及微波干燥方法制得性价比较高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SnO2-高岭土,并应用于食用香精丙酸正丁酯的合成反应。考察了该酯化反应中酸醇物质量之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带水剂种类及用量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得到最佳反应条件:醇酸摩尔比为2∶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量的3%,反应温度114116℃,正丁醇作带水剂,反应时间为4 h,此时酯化率达97.02%,高于多数文献值,催化剂重复使用第3次酯化率仍达到86.58%,经GCMS分析知产品纯度达96.68%。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了添加耐盐乳酸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和酵母菌(Zygosaccharomyces rouxii和Candida versatilis)对酱醪理化指标及挥发性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耐盐微生物的酱醪发酵125d后氨态氮(FN)均略高于对照样品(未添加耐盐微生物);添加T.halophilus的酱醪总酸(TA)高于其他样品,而采用T.halophilus、Z.rouxii和C.versatilis 共培养的酱醪TA和对照样品没有显著区别;分析酱醪还原糖(RS)含量结果表明,添加耐盐微生物后还原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样品.此外,通过GC-MS分析了添加耐盐乳酸菌和酵母菌对酱醪挥发性组分的影响.发酵125d后,醇、酯类组分含量增加,酸类及其他类组分含量减少.所检出的各酱醪挥发性组分中,添加T.halophilus的酱醪中2-甲基丁酸、2-甲基丁醇、乙酸异戊酯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高53.4%、337.3%、388.2%,添加Z.rouxii和C.versatilis的酱醪中乙醇和乙酸乙酯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高64.2%和56.3%,采用T.halophilus、Z.rouxii和C.versatilis共培养的酱醪中1-辛烯-3-醇和苯甲醛含量高于对照样品56.7%和26.3%,显著改善了酱醪风味. 相似文献
997.
项目成本的高低,能够体现投资的优劣,同时还能够体现建设活动的品质和管控状态。当开展建设工作的时候,必须了解成本管控,并且将其存在于整个的建设时期,此时才可以把成本减少,进而获取优秀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8.
999.
以蚜虫拟酵母为试验菌株,探究不同氮源对合成甘露糖赤藓糖醇脂(MELs)的影响。选择硝酸钠、酵母提取粉、硫酸铵和硝酸铵为氮源,以MELs产量和生物量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结果发现酵母提取粉最有利于菌体生长,硝酸钠最有利于MELs的合成。针对酵母提取粉和硝酸钠开展复配添加研究,分析发酵过程中生物量、MELs产量、pH、发酵液中还原糖和胞外多糖含量的变化,测定不同组MELs产物在25℃时的临界胶束浓度。结果表明:以添加2.0 g/L硝酸钠和2.0 g/L酵母提取粉为氮源时,发酵后期生物量和MELs产量均为最高,此时最有利于蚜虫拟酵母菌体生长和MELs的合成。分离纯化后的MELs产物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为12.50 mg/L,此时水溶液表面张力降低为(31.45±0.66) mN/m,与其它组产物表面活性无明显差异,说明硝酸钠和酵母提取粉的复配对菌体生长和MELs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合成MELs最高产量达(54.00±1.63) g/L,而对MELs产物的表面活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00.
生物甘油基聚酯对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贮藏期间机械性能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为主要原料,将甘油进行改性后制备的生物甘油基聚酯加 入到成膜液中制备SPI复合膜,通过对贮藏期间SPI复合膜机械性能、水分含量和甘油迁出率进行跟踪测定,比较分 析甘油经改性后制备的增塑剂对SPI复合膜的机械性能稳定性、保水性、甘油迁出率稳定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 究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甘油增塑的SPI复合膜相比,改性后制备的机械性能稳定性最高的SPI复合膜为生物甘油基聚 酯(生物聚甘油和脂肪酸的质量比为1∶1)增塑的复合膜,其拉伸强度稳定性提高了18.08%,断裂延伸率稳定性提高 了34.52%,水蒸气透过系数稳定性提高了14.68%,水分含量稳定性提高了17.02%,甘油迁出率稳定性提高了74.28%, 膜体系的紧密性和连续性增强,且其表面形成了致密的空间网状结构。生物甘油基聚酯的添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SPI 复合包装薄膜的机械性能稳定性,为其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