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篇 |
综合类 | 2篇 |
化学工业 | 2篇 |
金属工艺 | 2篇 |
机械仪表 | 1篇 |
建筑科学 | 10篇 |
矿业工程 | 5篇 |
能源动力 | 4篇 |
水利工程 | 9篇 |
石油天然气 | 2篇 |
无线电 | 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篇 |
冶金工业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23.
24.
25.
26.
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生产中合理控制其C、N含量和Cr、Ni当量,使其冷加工硬化小,拉深成形性能优异,形变诱导马氏体量少,时效开裂风险小,室温下奥氏体组织稳定是其生产应用的关键技术难点。为此,研究了不同化学成分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在热轧、退火、冷轧退火后的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了奥氏体稳定性和冷轧形变诱导马氏体相变的控制规律。结果表明:试验钢在热轧后奥氏体组织呈未完全再结晶状态,退火后奥氏体组织再结晶充分,晶粒尺寸为12~14 μm,且低的碳含量有利于改善碳化物的析出情况;试验钢冷轧变形过程中马氏体转变受奥氏体稳定性的影响,即受Md30/50温度控制及化学成分的影响,Md30/50温度值越高,镍当量越小,奥氏体稳定性越差,形变诱导马氏体含量越高,冷轧变形抗力越大,在退火过程越容易发生马氏体向奥氏体的逆转变,形成晶粒尺寸呈“双峰”状分布的混晶组织。因此,化学成分设计是实现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基础;同时,将本试验钢冷轧退火温度从1 080 ℃提高到1 100 ℃,且降低退火工艺速度,以延长带钢在退火炉内的时间,使奥氏体晶粒充分长大,控制晶粒尺寸为8.0~9.0级,才能保证钢卷获得良好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7.
28.
定时供应热水系统的设计小时耗热量Qh及设计小时最大用水量Qrh,在工程实际中如何计算较符合实际用水情况;探讨了热水循环系统及循环泵设置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