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篇 |
综合类 | 6篇 |
化学工业 | 11篇 |
金属工艺 | 2篇 |
机械仪表 | 7篇 |
建筑科学 | 6篇 |
矿业工程 | 16篇 |
轻工业 | 9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3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篇 |
冶金工业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1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窟窿山构造是酒泉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最重要的控油构造,已发现亿吨级的青西油田。以断层相关褶皱和冲断构造理论为指导,利用地震、钻测井及地面露头资料合理建立了窟窿山构造模式,落实了整体构造形态。指出窟窿山构造整体上为一个完整的北西向大型断层转折背斜构造,发育多条北北东向调节断层,将其切割为五个北东向断块(窿107,窿11,窿8—窿7,窿15和窿14)。油气勘探表明,不同断块由于地层、岩相(性)不同,特别是裂缝发育程度的差异,造成油气富集程度的差异。综合评价认为其中的窿15区块是下步油气勘探有利目标,窟窿山构造深层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3.
针对深部高应力软弱破碎岩体巷道变形侵限及重复返修维护的问题,基于有限变形理论和Lagrange物质观点,建立了考虑岩体峰后行为的大变形巷道重塑扩挖力学模型,实现了重复开挖扰动引起围岩累积劣化的定量表征,依次分析了不同岩体条件下维持巷道净断面所需的最小刚性支护载荷和返修效率,同时对实际工程中超前导洞施工法用于释放主洞围岩压力和挤压势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巷道的重塑扩挖是控制挤压变形的有利方式,能显著降低岩石压力和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载荷,并得到了基于洞壁收敛位移的巷道稳定性图表;②重塑扩挖施工需事先尽量释放初次开挖产生的应力和变形能,以提高巷道的返修效率;③超前导洞施工法对于降低主洞洞壁变形以及释放围岩压力的有效性与其开挖尺寸和岩体峰后本构关系密切相关,当导洞半径较大(至少超过0.3~0.5倍主洞设计尺寸)及岩体呈现出应变软化或理想塑性特征时,超前导洞施工法能有效改善主洞附近的围岩应力条件,降低挤压势和洞壁收敛变形。 相似文献
74.
75.
为了探究不同孔洞裂隙组合分布对岩石力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离散单元法,利用颗粒删除技术构建了一系列不同孔洞裂隙组合分布的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对不同孔洞裂隙组合分布下的岩石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破坏模式以及裂纹扩展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孔洞右侧存在裂隙的试样表现出最高的抗压强度,而孔洞上方存在裂隙的试样则表现出最为脆弱的力学特性。此外,孔洞裂隙组合分布下的试样主要表现出局部破坏和整体贯通破坏两种不同的破坏模式。在试样加载初期,主要表现出剪切破坏,而随着加载的继续,试样主要表现出拉剪复合破坏。 相似文献
76.
77.
78.
平面外失稳为圆弧形拱式跨越管道常见的失稳形式之一,为了解多荷载下圆弧形拱管的稳定性,利用ANSYS软件对正常工况下的圆弧形拱管受风荷载和竖直分布荷载的工况进行模拟,对拱脚位移对极限竖直分布荷载的影响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拱脚水平位移对极限竖直分布荷载影响最大,且存在极限竖直分布荷载随拱脚水平位移增大而迅速下... 相似文献
79.
采用微波水热的方法在中性水溶液中合成平均长6μm、中间宽4μm的梭子形SrMoO4基体材料,并研究反应物浓度和Eu3+的掺杂量(摩尔分数3.75%~30%)及EG/H2O体积比等条件对合成的SrMoO4粉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u3+浓度的增加,形貌向片状结构转变。另外,在掺杂7.5%Eu3+时,采用加入乙二醇(EG)的方法,抑制了片状结构的生成。随着EG比例的增加,颗粒分布趋向均匀,粒径逐渐变小。当EG与H2O体积比为4∶1时,得到了分布均匀、长约0.8μm的梭子状SrMoO4∶Eu3+粉体。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梭子状SrMoO4∶Eu3+(7.5%)粉体能够被近紫外(395 nm)或者蓝光(463 nm)有效地激发,从而发射波长为614 nm的红光。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