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27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石顺桥  游培寒  孙靖 《福建电脑》2009,(12):173-174
本文针对具体工程实用中单个正、负脉冲的检测比较困难这一情况,设计制作了一种新颖实用的简易单个正、负脉冲检测装置。本文利用单片机和相关外围元器件等硬件,采用汇编语言编写检测程序,利用中断口采集单个正、负脉冲,并将其转换为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的控制信号,便于宏观观察。该装置能检测脉宽≥0.5μs的单个脉冲信号,且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42.
介绍了各种 minimax问题 ,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求解 minimax问题的区间算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并对 minimax问题区间算法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3.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功能与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集成的本质是资源共享、信息集成和综合管理,应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总体规划就是各子系统的信息接口、协议等在订货时必须预留,为集成创造条件:分步实施就是待各子系统运行正常.并且管理组织机构稳定后,总之需要待条件成熟再进行系统集成。系统集成应根据不同的需求分层次集成,下面介绍两种系统集成的模式。  相似文献   
44.
嵌入式微控制器基于I2C总线体系的外围设备扩展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总线是一种以两根线实现全双工同步数据传送的系统,它可方便地构成多级外围器件扩展系统,在传输中有很重要的应用,介绍一种采用非I^2C总结系统的微控制器,构建实用易行的I^2C总线体系,并简要介绍相关I^2C外围芯片以及由这些芯片构建的外围设备应用。  相似文献   
45.
<正>工程施工中,需要留置试件进行同条件养护。试件制作过程按照常规的"一定、二装、三查、四测、五选、六拌、七捣、八排、九盖、十养"等十步程序操作。1.存在问题现场混凝土试件制作经常存在以下问题:制作人员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从施耐德电气的能效管理理念切入,继而指出区分能耗与能效及将数据真正转换为有针对性的信息是目前能效管理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介绍施耐德电气的EcoStruxureTM能效管理平台及其中的StruxureWareTM能效管理软件套件,阐述了一个软硬件兼备的理想的能效管理平台。基于行业应用和用户角色需求定制的控制级、运营级、企业级三级管理机制,通过能耗"可视化"、能效"可衡量"、能源"可管理"三步骤,对能源实现全方位地监控和管理。最后通过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应用实例,展现了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TM能效管理平台给用户带来的收益。  相似文献   
47.
48.
在分析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代建制”的定义和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实施条件。  相似文献   
49.
中国楼宇自控系统经历3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广泛应用,但是楼宇自控行业尚面临市场规模小、工程建设不规范、使用效果差强人意的状况.随着数字化、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慧建筑趋于成熟,文章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32场深度访谈、853份调研问卷,以及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梳理,呈现了中国楼控系统的行业现状,提出中国楼宇自控行业的六大瓶...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介绍了"亮绿"建筑的概念,从能效全生命周期出发,指出建筑物能效优化应从能源产生、传输、转换、使用和回收各个阶段进行综合考虑,并通过智能化监控系统予以实时跟踪和持续优化。所有子系统应在能效管理平台的整体框架下进行建设,并相互集成和联动。最后将数据转换为可视化的信息,使智能系统真正服务于建筑物绿色目标,为建筑物能效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