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篇
能源动力   2篇
石油天然气   10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测井综合评判技术在某地区储盖组合解释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测井技术,对某地区20余口井主要含油气目的层段储盖层进行了精细评价及匹配、,拟合和提取参数,并建立了该区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盖层质量解释标准,权系数和指标。岩性精细岩评价总体上与我钻井取心及地质蝇资料一致,储层物性、含油性及盖怪质量评价解释结果与与相应的试油结论吻合。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该区不同质量盖层及其储盖组合特点和关系,阐明了该区油气层分布规律,为该区进一步勘探开发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2.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岩石物理相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储集层岩石物理相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后期构造作用和流体改造作用的综合反映,同一岩性相可对应于不同的岩石物理相,而同一种岩石物理相则具有相似的水力学特征和相似的物性特征.根据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粒度中值等参数,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砂砾岩储集层定量划分为4类岩石物理相.结合该地区的实际地质和生产状况,分析各类岩石物理相主要特征与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指出,岩石物理相Ⅰ区水淹严重;Ⅳ区为低孔、低渗,原始含油性差;Ⅱ、Ⅲ区属弱水淹,是油田目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区域.图1表1参5(谭成仟摘)  相似文献   
103.
文中油田文15块沙三段上亚段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文中油田文15块沙三段上亚段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分析了该区油藏剩余油的分布特点,指出了主力油层剩余油储量丰度较高.阐明了剩余油主要在断层遮挡、构造高部位或断鼻上倾方向富集;受沉积微相影响,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河道边缘、侧翼及前缘的Ⅱ类和Ⅲ类储层中;纵向上正韵律层水淹模式水下分流河道中上部剩余油富集程度高;油层注水开发中高渗透层的层间干扰导致相对低渗透层剩余油分布更为突出;注采井网不完善及水驱损失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剩余油滞留.研究区剩余油分布总体比较零散,平面上主要以豆粒状、团块状和条带状分布富集;纵向上集中分布在部分动用相对较低的主力油层中,油层动用不充分,呈现严重的非均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4.
以岩心分析资料和大量的测井、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各种沉积相标志的分析,研究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中三叠统克上组储集层的沉积相类型、微相组成以及主要沉积微相的特征,认为八区克上组为一套冲积扇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早期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晚期过渡为扇三角洲平原沉积,作为储集层出现的主要是扇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和扇三角洲平原的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其次为水下分流间滩地及席状砂砂体。  相似文献   
105.
沈84块E2s3^4Ⅲ油组高凝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 通过沈84块174口井的测井地质资料的分析和处理,利用灰色系统与神经网络技术评价水淹层的测井解释方法,对沈84块E2s3^4Ⅲ油组各小层剩余的油分布进行了研究。目的 提高沈84块E2s3^4Ⅲ油组开发效果。结果 该油组各小层油层发育、物性好,剩余油分布广。结论 通过分析各支不规则连片的块状、条带状及环状剩余油分布的富集范围,指出了该区块今后挖潜的有利区域和层位。  相似文献   
106.
107.
利用流动单元圈定含油有利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等因素影响,储层宏观物性和微观孔隙类型多样、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较大、流动层带复杂的特点,选用反映多孔介质地质特征的流动层带指标、储能参数、成岩综合系数、单渗砂层厚度、砂地比、渗透率、孔隙度、泥质含量、夹层分布频率和夹层分布密度等参数,把储层流动单元按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分为好、较好、一般和差4类,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Ⅰ类和Ⅱ类有利流动单元有效地圈定出含油有利区位置及分布范围,为研究区特低渗透油田增储上产提供有利目标和重点层位.  相似文献   
108.
提出灰色系统理论与神经网络技术精细评价储层、水淹层的分析方法及处理系统。通过辽河、胜利等10多个油田及所属区块勘探开发应用,计算出不同类型油藏储层及水淹层;研究了储层结构、特征及产能;划分并描述了不同类型油藏的含油气储层及其几何形态、空间分布;特别是分析了区块油组、小层油藏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富集区域,为区块油藏精细评价、调整挖潜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以不同实例具体阐述了这一系统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9.
利用岩石物理相“甜点”筛选特低渗透储层含油有利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储层具有宏观物性和微观孔隙类型多样、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差异较大、流动层带复杂等特点,利用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甜点"筛选特低渗储层含油有利区。选用反映多孔介质地质特征的流动层带指标、储能参数、成岩综合系数、单渗砂层厚度、油层有效厚度、砂地比、渗透率、孔隙度、泥质含量及夹层的分布频率和分布密度等参数,建立了岩石物理相"甜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灰色理论集成,综合上述储层渗流、储集特点及含油气与非均质的多种信息,利用Ⅰ类、Ⅱ类岩石物理相"甜点"圈定出含油有利区位置及分布范围,集中地反映出该区特低渗透储层含油有利区形成的地质特点。  相似文献   
110.
沈84块是指静安堡复式油气聚集带中段,沈84-安12断裂背斜构造北部的沙三油气富集断块,为了研究该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从油田地质,测井及实际生产情况入手,通过实例分析得出构造,储层非均质性及增产措施是影响我块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并认为构造及微构造高部位,封闭性断层附近,纵向上非均质性强的部位和面平上物性产差的区域是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区域,而且如果合理使用增产措施,会使剩余油富集在易于开采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