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99篇
  免费   949篇
  国内免费   696篇
电工技术   1399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372篇
化学工业   2307篇
金属工艺   1215篇
机械仪表   1578篇
建筑科学   1687篇
矿业工程   1068篇
能源动力   458篇
轻工业   1700篇
水利工程   816篇
石油天然气   1228篇
武器工业   201篇
无线电   149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76篇
冶金工业   908篇
原子能技术   243篇
自动化技术   1491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527篇
  2022年   529篇
  2021年   627篇
  2020年   499篇
  2019年   584篇
  2018年   593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308篇
  2015年   408篇
  2014年   1057篇
  2013年   689篇
  2012年   774篇
  2011年   773篇
  2010年   717篇
  2009年   765篇
  2008年   746篇
  2007年   806篇
  2006年   754篇
  2005年   737篇
  2004年   713篇
  2003年   615篇
  2002年   541篇
  2001年   485篇
  2000年   552篇
  1999年   540篇
  1998年   547篇
  1997年   482篇
  1996年   502篇
  1995年   453篇
  1994年   450篇
  1993年   359篇
  1992年   354篇
  1991年   339篇
  1990年   330篇
  1989年   225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75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52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7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滴状冷凝强化含不凝气的蒸气冷凝传热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兴东  马学虎  兰忠  宋天一 《化工学报》2007,58(7):1619-1625
为了深入考察滴状冷凝强化混合蒸气冷凝传热传质过程的作用机制,在竖直表面上设计了完全滴状(DWC)、没有液滴向下脱落运动的条形分割滴膜共存(DFC)和膜状(FWC)3种冷凝形态的实验表面。对纯蒸气及含不凝气蒸气的冷凝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纯蒸气滴状冷凝与滴膜共存冷凝传热特性相近;而对含不凝气的冷凝,滴膜共存表面与膜状冷凝表面的传热特性相近;不凝气摩尔分数分别为0.9%、4.8%时,滴状冷凝较其他两种形态下的冷凝传热系数提高了30%~80%。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合蒸气冷凝传热阻力主要由气相边界层控制,滴膜共存冷凝并没有使气相的扩散传质过程得到强化,而完全滴状冷凝与设计的滴膜共存冷凝的区别在于后者仅存在小液滴的合并运动而没有大液滴向下脱落和对表面冲刷过程。根据二者实验结果的分析,认为滴状冷凝的大液滴脱落运动是影响气相传质的主要因素,大液滴脱落过程对气相边界层的扰动和剪切作用强化了气液界面传热传质特性。  相似文献   
992.
不同树脂基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木塑复合材料中所用的木质纤维填料一般只能承受200℃加工温度,因此,木塑复合材料一般采用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加工温度较低的热塑性树脂。基体树脂类型不同时,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差异较大。本文初步研究了基体树脂类型及木质纤维类型对木塑复合材料制品性能的影响规律,这对人们根据制品的应用领域舍理地选择基体树脂和木质纤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3.
改进了邻甲苯基硫脲合成工艺,通过加入匀浆剂解决了原工艺生产中出现的物料固结、混合困难及延时反应、增加消耗等问题,目标物收率达到93%以上,产品质量大于98%。  相似文献   
994.
通过熔融共混挤出的方式,采用氯化锂(LiCl)对聚乙烯醇(PVA)进行改性,制备了PVA/LiCl复合材料,并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含量的LiCl对PVA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Cl中的Li+与PVA中的羟基产生络合作用,破坏了PVA中原有的氢键,降低了PVA分子链排列的规整性。随着LiCl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熔点、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略微上升。  相似文献   
995.
宋晋 《兵工自动化》2021,40(12):51-54
为研究滑雪运动员所受的空气阻力特性,在风洞中设计一种阻力特性的实验测量方法.在采用天平测量运动员所受空气阻力的同时,通过图像采集与处理获取运动员的迎风投影面积,进而计算出其对应的阻力系数.运动员在风洞中模拟不同的运动姿势,获取各姿势下的数据.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人体从站立到蹲下,空气阻力和阻力系数呈减小的趋势,半蹲姿势阻力特性最为稳定,且阻力系数较小.该方法可为训练提供参考建议与指导.  相似文献   
996.
阀门可靠性技术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阀门在重要系统中的运用对阀门提出高可靠性的要求,相应的可靠性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从阀门的可靠性分析、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和提高可靠性的措施等4个方面总结了阀门可靠性技术研究的现状,分析了阀门可靠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指出阀门失效机制的理论研究、阀门可靠性试验与评估方法的研究和阀门可靠性数据库的建立是今后阀门可靠性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997.
为减少渗碳钢轴的导磁性对磁粒研磨加工的影响,将磨料贮存于周围镶嵌多个磁极的圆形容器中,使被工件带走的磁性粒子能够在磁极间循环利用,虽然降低了磁性磨料在单个磁极处的自我更新作用,但是能够防止磁性磨料的流失。开展对20CrMnTi材质的轴类零件的试验,以加工时间、工件转速、磁性磨料和研磨液的质量比、磁性磨粒的粒径为自变量,工件表面粗糙度作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通过试验验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表面粗糙度的相对误差绝对值能够控制在7%以内,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了B对过共晶Al-20Si合金中初晶Si的细化作用.结果表明,B对Al-20Si合金中初晶Si具有良好的细化作用.初晶Si尺寸先随B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B含量为0.065%时初晶Si尺寸达到最小,之后,随B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添加微量的Ca和Mg可促进B对初晶Si的细化作用;C_2Cl_6精炼除气会削弱B对初晶Si的细化效果.B与Ca、Mg等元素能反应生成可作为Si异质核心的化合物可能是B具有细化初晶Si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9.
有机硅/二氧化硅杂化涂层抗原子氧侵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一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乙醇为溶剂,盐酸为催化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分子级复合的SiO2杂化有机硅树脂,浸涂在聚酰亚胺表面干燥后获得了透明致密的涂层。采用自己研制的空间综合环境地面模拟设备对试样进行了原子氧暴露实验。测试表明,溶胶-凝胶制备的有机硅/SiO2涂层抗原子氧侵蚀性能优异,抗原子氧侵蚀性能比聚酰亚胺基体提高了2个数量级以上。经AO暴露后的杂化涂层质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经FTIR和XPS分析表明,在原子氧暴露后涂层表面产生的是SiO2陶瓷层。SEM分析表明无涂层的聚酰亚胺原子氧暴露后表面非常粗糙,表面呈现地毯状形貌而涂覆涂层试样暴露前后表面形貌没有发生变化。采用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涂覆有机硅/SiO2涂层试样分析表明,原子氧暴露前后试样表面的光学性能也未发生变化。实验证明,制备抗原子氧侵蚀的防护涂层的溶胶-凝胶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U720LI合金高温析出γ’相的失稳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U720LI镍基高温合金连续冷却过程中析出的高温γ’相的分解现象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自固溶温度快冷至室温时,发现有大量细小的γ’相析出,其尺寸大多位于40—60nm之间,均匀分布.当试样自固溶温度缓冷至650℃然后快冷至室温时,发现有两类大小的γ’相析出,一类在200nm左右,为高温析出γ’相;另一类集中分布在50-65nm之间,为低温析出γ’相.重点研究了高温析出’相的分解现象,在高温析出γ’/γ相界,适合非经典的形核和长大的条件,在高温γ’/γ相界面上的Al和Ti等元素的偏聚区,可以作为过饱和1基体析出γ’相的析出核心,γ’相中的Al和Ti的自由能梯度导致高温析出γ’相中Al和Ti等γ’形成元素向细小γ’相核心作短距离扩散,使细小γ’相长大和高温粗大γ’相分解.此种析出的γ’相的尺寸只有10-20nm.上述缓冷试样经时效后,发现高温粗大γ’相的分解现象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