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电工技术   109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5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4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51.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等温松弛电流测试系统,测试电路中考虑到微电流测试的抗干扰问题,基于该套系统分别研究了未老化、人工加速老化和实际运行的XLPE绝缘电缆的等温松弛电流,研究表明采用等温松弛电流法不仅能够有效评估实验室电缆的老化程度,同时能够有效评估现场运行电缆。  相似文献   
152.
聚合物绝缘电热联合老化的陷阱理论和实验验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基于聚合物电老化陷阱理论和自由基反应动力学,推导出聚合物在电热联合老化条件下的寿命公式,并通过对聚丙烯薄膜的电热联合老化寿命数据和聚乙烯不同温度下电树枝起始电压数据的统计分析,理论公式得到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53.
"新工科"计划作为工程教育转型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返本开新为目标,以协同育人为方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与长足进展。同时,把"新工科"建设作为高校综合改革的"催化剂",系统推进工程教育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与文化创新,以"新工科"建设引领高等工程教育创新与变革。  相似文献   
154.
为研究环氧树脂在双极性方波电场的空间电荷积累现象,以上升沿200μs和频率50Hz的双极性方波为极化电场,检测0.83~16.63kV/mm范围下环氧内部的空间电荷动态响应,并结合红外光谱的交联副产物分析,探讨电场幅值对空间电荷积累量及最大电场畸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表面层的空间电荷为异极性电荷占主导,48h真空脱气后其电荷量明显下降,与交联副产物等杂质相关的官能团量明显下降趋势一致。这表明交联副产物是空间电荷的主要来源之一,解离形成的正、负离子在电场作用力驱动下向极性相反电极定向迁移后,在试样表面层形成明显的异极性电荷积累。全周期平均相位体电荷密度中的绝对值密度ρa、正电荷密度ρ+和负电荷密度ρ-随外施场E均呈现指数n≈1增长,与欧姆传导的特征指数n=1相近。这表明检测电场范围可能在欧姆传导区,载流子源中杂质离子电荷占主导。负半周期ρa、ρ+和ρ-均呈现出指数n≈1的欧姆传导输运特征,而正半周ρa、ρs和ρ-均呈现出n在1.130~1.159的指数增长;全周期ρs、正半周期ρ+和负半周期ρ-呈现出了明显的三段试增长,存在2个明显的阈值电场,且最大电场畸变率δmax整体约在9%~17%左右。这可能主要与下电极侧试样在正、负半周期电场下的杂质离子电荷和电极注入电荷的量以及分布区域动态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155.
换流变压器阀侧绕组需承受交直流复合电场,研究油纸绝缘在复合电场下的电荷输运行为是掌握工况环境下的电场分布进而提高绝缘可靠性的必经之路。对不同老化程度油纸绝缘试样进行直流、正弦及交直流复合电场下的空间电荷检测,通过对比复合场与单一场下的电荷分布,分析不同类型电场分量承担的作用,并考虑非均一介质的局域态特性,研究空间电荷积累机制。结果表明:交流电场下存在电荷迟滞现象,材料本身的性质差异导致电荷注入和电荷迟滞在空间电荷分布中的贡献程度不同。交流电场下电荷积累量随外施电场频率变化,其本质上是电场频率对不同迁移率的载流子的筛选结果。复合电场下直流分量作用于电荷的定向迁移作用与交流分量的电荷迟滞作用在电荷分布中均有体现,交流分量频率上升使得电荷积累量上升。油纸绝缘在复合电场下的电荷积累特性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实际工况下的绝缘老化机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