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建筑科学   28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重庆市袁家岗体育中心体育场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海黎  冷利浩  邓开国 《四川建筑》2003,23(Z1):143-146
袁家岗体育场对测压试验探讨了网壳上各分区平均风荷载随来流风向角的变化规律以及在各风向角下的表面风荷载的分布规律;测振模型试验分析了屋盖测点处位移随风向角的变化规律以及在最不利风向角下屋盖测点处竖向抖振位移全振幅随风速的变化规律,从而确定了该设计方案网壳屋盖的风载体型系数及风振系数.  相似文献   
52.
王娟  廖海黎 《四川建筑》2007,27(4):139-140
对大型体育馆类建筑屋盖风压分布进行了风洞试验及AD INA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分析,得出大跨屋盖风压分布的规律及特点。  相似文献   
53.
罗楠  廖海黎  李明水 《工程力学》2013,30(4):316-321
根据大跨屋盖结构多振型参与结构风振,等效静力风荷载存在多目标的特点,提出时域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利用时域分析得到的位移响应时程,计算结构的广义恢复力时程,对广义恢复力进行POD分解,得到广义恢复力的本征模态,以此构造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的基本向量;引入约束方程组和权值因子,用加权约束最小二乘法得到基本向量的最优组合系数,从而得到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该方法能够再现风振响应特点,在保证关键目标等效精度的同时,得到较合理的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分布。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大跨屋盖,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54.
涡激振动是大跨度桥梁在低风速下容易发生的一种风致振动,是大跨度桥梁抗风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有效抑制桥梁的涡激振动,研究了TMD对桥梁涡激振动的控制。建立了桥梁与TMD组成的振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在复频率里对运动方程进行求解,推导了振动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给出了TMD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法。以一大跨度悬索桥为实例,对该悬索桥进行了1∶20的大节段模型涡激振动风洞试验,获取了桥梁的涡激振动气动参数,分析了TMD对桥梁涡激振动的控制。TMD参数优化结果表明:质量比越大,控制率越高,但工程中应综合经济性等因素考虑合适的质量比;TMD质量比一定时,TMD与桥梁的频率比趋近于1附近,相位差趋近于π/2附近,控制率较高;当桥梁主梁高度对TMD行程有限制时,涡振控制效果将受到影响,利用TMD进行桥梁涡激振动控制需结合TMD的行程来综合考虑参数的优化取值;就本桥而言,当按质量比为1%设计TMD最优参数时,在整个涡振区风速范围内,桥梁的涡激振动都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相似文献   
55.
应用谐波合成法模拟了空间变化的非平稳地震波加速度时程,采用FFT算法极大地提高了模拟效率。采用的非平稳地震动功率谱模型是根据多次地震动记录出的,既考虑了多点激励的行波效应,又考虑了地震动的空间相干性,具有广泛的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56.
以风洞试验中的气动弹性模型表面的标记点为载体,运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C)对CCD摄像机高频采集的灰度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标记点在时间序列下的位移值,从而得到待测结构的振动响应。通过介绍数字图像相关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风洞试验中的应用,并将其与激光位移计进行对比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稳定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57.
具有开口形式的π型断面是一种易发生涡激振动(vortex-induced vibrations,VIVs)的钝体断面。为了准确把握某主跨520 m的π型叠合梁斜拉桥的涡振性能,开展了1∶25大尺度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比较了在边主梁侧面布置不同的导流板(即梁侧导流板)对主梁涡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原设计断面在-3°和-5°风攻角下存在显著的竖向涡振现象。当设置宽度为1.5 m、水平倾角为35°的梁侧导流板后,主梁在不同风攻角下均未发生涡振。通过对主梁绕流场数值模拟初步探讨了主梁发生竖向涡振的原因及导流板的抑振机理。模拟结果表明,导流板能够减小主梁底部区域旋涡的尺寸,使主梁上、下表面周期性压力差和气动力显著减小,从而削弱了诱发主梁涡振的条件,起到了抑制主梁竖向涡振的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π型叠合梁断面的涡振抑振措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三塔斜拉桥抖振的耦合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塔斜拉桥较为柔性,振动模态较为密集,对风更为敏感。以京沪高速铁路南京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基于多模态耦合振动分析理论,对三塔斜拉桥抖振的耦合性能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多模态耦合抖振分析方法和非耦合的单模态SRSS(Square Root of Sum of Squares)方法对结构在设计风速下的抖振响应进行了分析,将两种分析方法所得抖振响应的均方根及功率谱密度函数进行比较。为明确模态间的耦合关系,进一步分析了结构抖振响应随参与分析模态数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三塔斜拉桥抖振响应存在明显的多模态耦合效应,模态间的耦合作用将增大结构的抖振响应。对于大跨度桥梁的精细化分析,抖振的耦合行为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9.
双层桥面桁架梁三塔悬索桥颤振性能优化风洞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双层桥面桁架梁气动性能复杂,已有研究较为少见。以某双层桥面桁架三塔悬索桥设计方案为背景,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栏杆透风率与高度、双层桥面板中央开槽、中央稳定板等多种气动措施对颤振临界风速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桥原始断面在-3°、0°、+3°三种风攻角下,颤振临界风速均小于颤振检验风速,存在发生颤振失稳的可能性;中央稳定板的高度对颤振临界风速影响较大,上层桥面设置上中央稳定板能提高桥梁的颤振临界风速;上、下双层桥面板均中央开槽能够显著提高0°风攻角下的颤振临界风速,但使正攻角下的颤振临界风速有所降低;采用上、下双层桥面板中央开槽、合理地设置中央稳定板和改变栏杆透风率等气动综合措施,能使该桥在各攻角情况下的颤振临界风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60.
基于普立大桥桥位处临时观测站的短期风速资料,采用了区组模型、超阈值模型、风速相关性方法和虚拟气象站法对普立大桥设计风速进行了推算。此外,结合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模拟桥位区域的地貌特性,确定了观测站风速与桥面参考点风速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桥面各点的设计风速。结果表明:用不同方法得出的设计风速有一定差异,比较而言,对于短期数据,建议采用相对合理的超阈值模型;山区峡谷桥梁风速沿着桥轴线分布并非均匀,采用规范给出的统一地形修正参数进行设计不够准确,应该针对具体情况通过数值模拟或者风洞试验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