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当前,我国煤气事业发展中有一个突出的现象:煤气企业的社会效益不断提高与经济效益不断亏损同时并存,有些企业亏损非常严重。这种现象与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与企业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很不相适应,如不尽快解决,不仅影响煤气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将影响煤气事业的进步,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提高煤气企业的经济效益,及时解决其亏损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2.
1.土壤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的基本概念 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是以自然环境中的土著菌、人为投加的外来菌或基因工程菌为主体,利用微生物的生命代谢作用将石油分解成二氧化碳、水,从而降低或去除污染物的毒性以达到修复环境的目的技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可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也称为原地修复技术,它是通过在污染地点实施微生物的接种和其他技术措施,在污染地点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和空气中的氧实现石油分解氧化处理。异位修复技术是通过将污染土壤转移到一个固定的地点,人为地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水份、氧气及适宜的培养基等条件),最终实现石油的分解氧化处理。  相似文献   
53.
54.
在对叶轮浮选法处理含油污水技术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叶轮转速,浮选剂投加量、污水在浮选池中的停留时间对浮选处理效果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叶轮浮选法处理含油污水是可行的,在叶轮转速为700r/min,UP20型浮选剂的投加量为20-25mg/L、污水在浮选中的停留时间为5-8min、进水含油量约为1000mg/L、悬浮固体含量为15-40mg/L时,除油率可达到86%以上,悬浮固体  相似文献   
55.
水力旋流器处理聚合物驱含油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聚合物驱含油污水具有粘度大、油珠粒径小的特性,处理难度比水驱含油污水大得多。通过现场试验改进了水力旋流器的结构,并优化了操作参数,使其更适合处理聚合物驱含油污水。现场工艺试验表明,含油量小于2000mg/L的来水,经水力旋流器处理后,含油量降为153mg/L以下,过滤后最终水质达到中渗透层注水标准。  相似文献   
56.
胡汉平  梁兴  张宝良 《电子学报》2005,33(4):701-705
本文在注重提高服务安全性的同时,也兼顾了满足区分服务的一般要求,提出一种基于主动防御的自适应端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基于自相似序列理论的网络预测、模糊C-均值算法实时地对传输服务器状态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和对用户请求的分级,给出了一种随机混排的自适应负载调度方法.该方法优化系统资源分配,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该模型不依赖原操作系统的实现,具有可移植和可扩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57.
碳化硅增强LY12铝基复合材料的超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以搅拌铸造法生产的碳化硅颗粒增强LY12铝基复合材料(SiCp/LY12)的超塑性预处理工艺及超塑性变形条件。经均匀化退火—热反挤压—温轧—再结晶预处理后,SiCp/LY12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超塑性。在T=793K、ε0=6.4×10-4S-1的变形条件下,其最高延伸率达293%。并探讨了碳化硅颗粒在超塑性预处理及超塑性变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