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32篇
综合类   55篇
化学工业   48篇
金属工艺   133篇
机械仪表   19篇
建筑科学   16篇
矿业工程   9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5篇
水利工程   24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88篇
冶金工业   4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4 毫秒
81.
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磁屏蔽复合材料是新型电磁辐射防护材料.通过对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较为全面的综述,指出制备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常用复合方法为填充法,此法工艺相对简单,成型性好;同时对目前屏蔽复合材料研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2.
用铸造及快淬工艺制备了La Mg Ni 系(PuNi3 型)贮氢合金La2Mg(Ni0.85 Co0.15)9Bx(x=0、0.1、0.2),分析测试了铸态及快淬态合金的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研究了硼及快淬工艺对合金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具有多相结构,主相包括(La, Mg)Ni3 相和LiNi5 相,残余相为一定量的LaNi2 相和微量的Ni2B相,经快淬处理后Ni2B相消失,并且其它相的相对量随淬速的变化而变化。硼的加入提高了铸态及快淬态合金的循环稳定性,但使合金的容量下降。不含硼合金的容量随淬速的增加而单调减小,含硼合金的容量随淬速变化有一个极大值。合金的循环寿命随淬速的增加而增加,铸态及快淬态合金均有优良的活化性能。  相似文献   
83.
用真空感应炉在氩气保护下熔炼成母合金,再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成分为Fe63Co21Si2B14的非晶合金薄带,卷绕成铁芯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横向磁场热处理.研究了磁场热处理对合金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Fe基非晶合金对磁场热处理非常敏感,通过简单的横向磁场热处理,合金可以获得良好的恒导磁性能,其Bs值可达1.73T.合金在360℃处理时,恒导磁范围达到240 A/m,恒磁导率约为2600,并且具有良好的综合磁特性.在晶化温度以下,提高热处理温度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恒导磁性能.  相似文献   
84.
从晶体结构、吸放氢性能和抗粉化性能的角度研究了La1-xYxNi5-yAly (x=0.6,0.7;y=0.1,0.2)金属氢化物合金用于高气压氢压缩机的可行性.XRD分析表明,合金都为CaCu5型六方结构,晶胞体积随着Y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Al含量的增加而变大.采用恒温体积法在20、30和40℃的实验条件下,对合金的吸放氢PCT曲线和吸氢动力学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Y和Al能够有效地调节合金的吸放氢平台压,其中Y使合金的平台压升高,Al使合金的平台压降低,两种元素对LaNis基合金的其它储氢性能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分析表明,这些合金能够以“合金对”的形式应用于双级金属氢化物压缩机中,将室温下的2 MPa的低压氢增压为35~40 MPa的高压氢,放氢温度为135~155℃.  相似文献   
85.
用熔体快淬工艺制备了La-Mg-Ni系A2B7型La0.75-xZrxMg0.25Ni3.2Co0.2Al0.1(x=0,0.05,0.1,0.15,0.2)电极合金。用XRD、SEM、TEM分析了铸态及快淬态合金的微观结构,用程控电池测试设备测试了铸态及快淬态合金电极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研究了快淬工艺对合金结构及电化学循环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电极合金的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快淬态合金均具有多相结构,包括两个主相(La,Mg)Ni3及LaNi5和一个残余相LaNi2。快淬处理可以显著改善合金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导致合金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电极表面被电解液剧烈腐蚀以及合金电极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的粉化。  相似文献   
86.
对魔芋葡甘聚糖(KGM)和魔芋葡甘聚糖油酸酯(KGM酯)体外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氧化诱导试验、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对Fe~(2+)螯合能力、还原能力试验发现:KGM和KGM酯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性,酯化度越高,抗氧化能力越强;当菜籽油中KGM和酯化度最高的KGM酯1添加量为0.8%时,与空白对照相比其氧化诱导时间分别延长5.94 h和2.56 h;在KGM酯与茶多酚、V_C、TBHQ协同试验中,KGM酯也表现出一定抗氧化性;质量浓度为0.5 mg/m L时,KGM和KGM酯1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61.68%和36.93%;质量浓度为2.0 mg/m L时,KGM和KGM酯1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20.31%和17.26%,对Fe~(2+)螯合率分别为17.58%和9.79%。虽然KGM酯化后其抗氧化能力稍有减弱,但仍具有抗氧化性,且与酯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7.
采用水热法合成La3+、Eu3+共掺杂纳米Ce1-x(La0.5Eu0.5)x O2-δ固溶体。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表征样品的相结构,并对固溶体的晶胞参数进行拟合。通过拉曼光谱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表征其电子跃迁性能及掺杂效应。XRD结果表明,双离子掺杂固溶限不小于x=0.30,样品晶粒尺寸小于20 nm,晶胞参数随着掺杂量的升高而逐渐增大。Raman光谱F2g振动峰的逐渐宽化及向低波数方向移动。紫外漫反射光谱表明,随着掺杂量的增大,固溶体能隙先蓝移后红移。  相似文献   
88.
研究了Mg-3.8Zn-2.2Ca-xSn(x=0,0.5,1,2,质量分数%)镁合金的铸态组织、抗拉性能和蠕变性能。结果发现:在含Sn合金中会形成CaMgSn相,并且随着Sn含量从0.46%增加到1.88%(质量分数),合金中CaMgSn相的数量增加。同时,合金中Ca2Mg6Zn3相的形貌从最初的连续和/或半连续网状转变为半连续和/或断续状。此外,含Sn合金的晶粒被明显细化,其中含0.90%Sn合金的晶粒最细。与三元合金相比,含0.46%和0.90%Sn合金的抗拉性能和蠕变性能改善明显,而含1.88%Sn合金的屈服强度和蠕变性能虽然得到改善,但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减小。在含0.46%、0.90%和1.88%Sn的3个合金中,含0.90%Sn的合金显示了优化的抗拉性能和蠕变性能。  相似文献   
89.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制备了La0.8Mg0.2Ni3.3Co0.2Si x(x=0、0.1)电极合金,并将铸态合金进行真空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900、950、1000和1050℃,保温时间为8h。用XRD分析了铸态及退火态合金的相结构,测试了铸态及退火态合金的电化学贮氢性能。结果表明,铸态及退火态合金均具有多相结构,包括两个主相(La,Mg)2Ni7和LaNi5以及一个残余相LaNi3。退火处理未改变合金的相组成,但使两个主相的含量发生明显改变。合金主相的晶格常数及晶胞体积随退火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铸态及退火态合金均具有良好的活化性能,第1次循环即可达到最大放电容量。退火处理明显改善了合金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合金的放电容量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HRD)、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以及氢扩散系数(D)的测试表明,合金的电化学动力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降低。  相似文献   
90.
李霞  赵栋梁  张羊换  许剑轶  胡锋  张胤 《功能材料》2013,(19):2898-2903
利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La2Mg17+200%(质量分数)Ni复合储氢合金,并对不同球磨时间时合金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球磨过程中Ni粉诱导了La-Mg-Ni非晶/纳米晶结构的形成。XRD和HRTEM结果共同表征了球磨80h时,合金中有Ni金属的存在,且XRD衍射峰强度较低,宽化严重,SAD为宽化的多环,表明形成非晶结构。电化学及其反应动力学测试结果发现,不同球磨时间的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控制机理是不同的。球磨60和80h后合金中不仅存在La-Mg-Ni非晶相,同时也有催化剂金属Ni,使合金的表面电荷转移反应电阻较小,氢在合金体相内的扩散系数D和极限电流密度I L均最大,最终导致80h的放电容量为最大值948.3mAh/g。然而,当合金的球磨时间为100和120h时,合金粉化到纳米级,100h的电荷转移反应电阻R ct最大,合金表面电化学反应缓慢,且合金体相内的极限电流密度和氢扩散系数均最小,属于合金电解液表面间的电荷转移和氢向体相内扩散联合控制的过程,必然导致其放电比容量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