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9篇
石油天然气   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31.
建立了表征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上下层电导率差异法。根据原油乳状液上下层电导率的变化,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利用原油乳状液上下层电导率差异值来表征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条件和方法。研究发现,当原油乳状液破乳分相时,上下层原油乳状液的组成、形态以及电导率出现差异,因而可利用上下层的电导率差异值作为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表征参数。通过测定不同电学频率(0.1、1.0、10.0、100.0 kHz)下的原油乳状液上下层电导率及其差异值,发现高电学频率时上下层原油乳状液电导率及差异值均大于低电学频率下的数值,且灵敏度更高;当上下层电导率差异值大于15%时,原油乳状液表现为不稳定。结果表明,该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含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原油乳状液。  相似文献   
32.
柴晓伟  姜杰  于泉  石宁  张龙力  赵磊 《化学工程师》2013,27(6):28-32,35
在化工工业中,探索化工装置的安全生产条件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采用参数灵敏性的方法研究放热反应的热失控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强放热的反应,要确保温度在安全范围内,以防装置中温度过高或者压力过大发生危险。本文以醋酸和乙炔反应的装置为例,利用已知的条件建立模型研究反应的灵敏度和热失控问题。分析了输入条件(进料温度、传热、气体流速、进料摩尔比、初始压力)对反应物转化率、温度灵敏度及反应器内温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乙炔和醋酸反应装置中进料温度、传热及总压是影响转化率和温度的主要因素并得出了相应输入参数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33.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从理论上讲,是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也就是说,真正的生产资料不再是以资金、设备和原材料为主,而是以人的知识为主。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发展可持续化,资产投入无形比,世界经济一体化,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相似文献   
34.
为了阐明在双亲性催化剂的条件下,在250 ℃和280 ℃下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对稠油沥青质分子结构及稠 油黏度的影响,以胜利稠油为研究对象,使用C12BSNi为催化剂,通过使用FT-IR 和1HNMR等手段分析水热裂解 反应前后沥青质分子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稠油在250 ℃下发生水热裂解反应后,黏度大幅降低,降黏率 可达到60.4%,但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到280 ℃时,反应后的降黏率降至53.8%。随水热裂解反应温度从250 ℃升 高到280 ℃,稠油沥青质分子平均侧链长度逐渐减小,然而芳香度不断增加,芳环数量增多,说明沥青质分子发 生了自由基缩合反应,沥青质平均分子结构变大,导致降黏率相对减小;此外,沥青质分子在反应过程中发生一 系列的断键反应,导致其空间位阻减小,且沥青质分子单元片层越小越容易发生堆积。通过SEM观察到,随温 度升高,沥青质的孔道逐渐变大并且更加密集,但表面聚集颗粒变大。本文研究对稠油水热裂解反应操作条件 的优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是表征其性质的重要参数,鉴于沥青质是以溶解度定义的复杂混合物、具有较强的缔合性,不同研究者测得的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数值差异较大。蒸汽压渗透法(VPO)、凝胶渗透色谱法(GPC)、质谱(MS)和时间分辨荧光去极化(TRFD)是目前测定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的主要方法。从各种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条件以及测定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时存在的不足方面进行分析论述,解释各种方法测定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原因,有助于从分子水平认识沥青质,为沥青质的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常压渣油组分在苯溶液中的电导率。采用液相色谱法将大港、中东、塔河常压渣油各分成6个组分,测定了各组分苯溶液的电导率,并从各组分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介电常数等数据计算了它们的平均偶极矩。采用极限质量分数电导率比较了大港、中东、塔河常压渣油各组分的导电能力和渣油体系的胶体稳定性。结果表明,各组分苯溶液的电导率随着组分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两者呈线性关系。3种渣油各组分的极限质量分数电导率均按以下顺序依次减小:沥青质、重胶质、中胶质、轻胶质、重芳烃、轻芳烃和饱和分;平均偶极矩也按该顺序依次下降,与极限质量分数电导率下降趋势相同,但下降幅度不同;大港常压渣油沥青质组分的平均偶极矩远小于中东和塔河常压渣油的,但极限质量分数电导率却大于它们的。3种渣油中,大港常压渣油的胶体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37.
双亲分子与石油沥青质作用的zeta电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认识双亲分子与沥青质作用的机理,采用电泳光散射法测定了添加双亲分子前后沥青质溶液和渣油溶液zeta电位的变化,并由此计算了不同条件下胶团的电性斥力位能。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沥青质在甲苯溶液中的zeta电位的大小和电荷的正负性并不相同。zeta电位与沥青质的表面官能团组成有关外,双亲分子A在沥青质表面的吸附会改变沥青质胶团的zeta电位。可以推断,沥青质胶团在有机溶剂中所带的电荷来自电荷转移作用。双亲分子对不同渣油热反应的影响并不相同,说明沥青质胶团zeta电位与双亲分子端基官能团之间需要一定的匹配性。胶团间电性斥力位能不是影响沥青质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8.
 摘要:测定了阿曼减压渣油在正庚烷稀释过程中的电导率,计算了质量分数电导率。将渣油-正庚烷体系质量分数电导率最高点对应于沥青质聚沉起始点,以此时的正庚烷/渣油质量比表示渣油胶体的稳定性。同时考察了渣油各组分-甲苯体系的质量分数电导率随甲苯/渣油质量比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阿曼减压渣油加氢处理深度的增加,渣油胶体稳定性先增加而后下降;渣油质量分数电导率主要来自于沥青质组分。  相似文献   
39.
为认识含有不同头部官能团的双亲分子对沥青质胶团分散性的影响,测定了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十二烷基苯酚(DP)和十二醇的沥青质甲苯溶液的黏度变化规律,通过线性拟合得到其特性黏度[η],进而计算得到无限稀释情况下沥青质胶团直径.同时,对比了添加双亲分子前后沥青质甲苯溶液的比浓黏度随沥青质浓度的增加速率和胶团直径的变化.结果表明,酸性较强的十二烷基苯磺酸易于在沥青质表面吸附,在高浓度时,甚至可以明显增加沥青质胶团的直径.十二烷基苯酚吸附量较小,不能明显改变沥青质胶团的大小,而十二醇较难在沥青质表面吸附,对沥青质溶液的黏度几乎没有影响.由此可以初步推断,双亲分子头部官能团的酸性越强,其与沥青质的作用越强,在沥青质表面吸附的越多,其抑制沥青质聚并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40.
 为认识双亲分子化合物对沥青质的稳定作用及稳定机理,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辽河沥青质颗粒表面杂原子官能团的类型和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测定添加双亲分子前后沥青质甲苯-正庚溶液中沥青质浓度的变化,进而分析了不同双亲分子化合物对辽河沥青质的分散稳定作用;采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初步探讨了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对沥青质分散稳定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沥青质颗粒表面含氮官能团主要为碱性的吡啶氮官能团和弱碱性的吡咯氮官能团,含氧官能团主要为碳氧单键和碳氧双键结构,表面杂原子官能团的数量虽然较少,但为沥青质与双亲分子作用的关键因素;双亲分子头部官能团和沥青质颗粒表面杂原子之间的酸碱作用越强,其分散稳定沥青质的能力越强;DBSA通过其磺酸基官能团与沥青质颗粒表面的羟基和氨基形成分子间氢键而吸附在沥青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