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29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3篇
能源动力   2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41.
SiCp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SiCp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SiCp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2.
煤水浆体冲蚀磨损试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煤水浆体冲蚀磨损试验机的研制情况。经初步实验证明:该试验机数据稳定、性能可靠,能够较好地反映浆体中各种因素对冲蚀磨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化学浴沉积(CBD)被用于在TiO2单晶纳米棒阵列上形成一CdS量子点薄层,进而组装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其它方法分析发现,结晶良好的CdS量子点均匀包覆于TiO2纳米棒的表面,且组装好的太阳电池显示出良好的光伏特征。优化量子点敏化工艺,获得了高达1.28%的太阳能转换效率。效率不高可能是电子在量子点间的迁移不畅引起的。  相似文献   
44.
薄膜太阳电池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能源之一,对缓解能源危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提供了一种新的切实可行的方法。综述了目前国际上研究较多的几种薄膜太阳电池的最新进展,包括硅基薄膜(非晶硅、多晶硅)、多元化合物类(碲化镉、铜铟硒、铜铟镓硒、铜锌锡硫等)、有机薄膜太阳电池以及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等。分析并总结了其在成本、转换效率等方面的优劣。为更有效地降低成本及提高电池效率,新技术、新结构的不断创新应该是未来薄膜太阳电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5.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以其良好的电池性能、简单的制作工艺、廉价的制作成本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尝试用水热合成法在透明导电玻璃FTO(SnO2∶F)衬底上一步制备出高度有序的TiO2单晶纳米棒阵列,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其进行表征分析。用制备的样品作为光阳极封装电池并对其进行电池性能的测试。用化学浴沉积(CBD)方法对制备的样品进行CdS表面修饰,通过测量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明暗场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等考察电池性能随硫化镉修饰次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6.
利用将黄铜薄片放到Ar与O2混合气体中加热处理的方法制备出ZnO单晶纳米线。通过将纳米线组装成场效应晶体管(FET)的方法研究其内部的电子输运性能ZnO/Au界面处所形成的肖特基结使其伏安Ⅰ-Ⅴ特性曲线显示出整流行为。Ⅰ-Ⅴ特性强烈依赖于栅极电压(Vg)。即随着Vg增加,电流随之也增加,同时阈值电压也发生降低,显示出典型的n型导电性。  相似文献   
47.
功能材料纯镍钴酸锂与掺杂氟、镁的镍钴酸锂以固相煅烧后,由X衍射分析结果可知,晶形良好,没有不同阳离子互相混杂.再以电化学阻抗谱和红外光谱分析比较,三种试样的红外光谱均显示有碳酸锂的吸收峰,和(Ni,Co)O6吸收峰,经充放电循环后它们的红外光谱在充放电循环时,与电解液反应形成CH2,CH3,C-O,OCO2等官能团.由电化学阻抗分析得知电解液电阻基本不发生变化,但充放电循环可能引起材料内部发生微裂缝而增大电荷传递阻抗,至于固相与电解液界面的电阻任意变动,认为是位于固相与电解液界面的薄膜发生周期性的生长及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又剥离所致.  相似文献   
48.
凹凸棒土/丁腈橡胶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机械共混法制备了凹凸棒土/丁腈橡胶(NBR/AT)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加工性能、力学性能、耐油性能和热老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凹凸棒土(简写为AT)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大部分力学性能都有所提高。通过这些性能的比较可以看出AT具有很好的补强作用。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证实AT能够均匀分散在丁腈橡胶基体中。  相似文献   
49.
制定了详细的铝-氮化铝/铝太阳选择性吸收膜优化设计流程,并依此对各种不同组成因子的膜进行了组合;对组合后的膜系进行了计算机优化,计算出了各个膜系的反射率和吸收率,同时得到了优化后各膜层的厚度。通过比较分析,得到了吸收率高达0.92的膜系,并给出了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膜层厚度。  相似文献   
50.
正极材料zLi2MnO3·(1-z)LiNi0.4Mn0.4Co0.2O2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锂锰过渡金属层状正极材料以其成本低、安全、容量高受到广泛关注,X射线衍射(XRD)和电化学性能测试显示以共沉淀结合煅烧成功合成富锂层状正极材料zLi2MnO3.(1-z)LiMn0.4Ni0.4Co0.2O2(z=0.2,0.4,0.6)。其中z=0.4组分的放电容量达到210mAh/g(2-4.8V,0.05C),远高于z=0.6组分,而经20个充放电循环的稳定性也优于z=0.2组分。微分容量分析表明z=0.2组分中因Ni/(Co+Mn)比值较大和Li2MnO3含量较少可能导致其容量逐渐衰减。z=0.6则因所含LiMn0.4Ni0.4Co0.2O2量较少,造成其放电容量较低;z=0.4拥有最佳Li2MnO3及LiMn0.4Ni0.4Co0.2O2组合使其容量和循环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