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针对废旧油管和接箍锻件的特点和成形工艺分析,设计出利用废旧油管制备接箍件的模锻成形工艺和模具.模块化组合式的模具结构设计、矩形沟槽式夹紧镶块结构、芯轴的倒锥设计及对其前端的球面化处理,大大提高了模具的更换和维修效率,同时降低了模具的使用成本,有效解决了模锻过程中坯料的装夹定位稳定性问题,且提高了成形过程的变形均匀性和开闭模具的稳定性.通过对接箍件成形的有限元数值模拟,验证了模锻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采用废旧油管通过模锻成形工艺制备接箍件,为采油行业大量废弃的油管提供了一条高附加值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α、β石膏、铁尾矿砂为主要原材料,掺加适量外加剂,设计正交实验,研究α石膏、β石膏、铁尾矿砂、减水剂掺量对砂浆凝结时间、流动度、用水量、收缩率、强度的影响,试配出符合JC/T 1023—2007要求的石膏基自流平砂浆,考虑经济因素,确定砂浆最优配比(g)为:m(α石膏)∶m(β石膏)∶m(铁尾矿砂)∶m(减水剂)∶m(缓凝剂)∶m(保水剂)∶m(可再分散乳胶粉)∶m(消泡剂)=640∶320∶220∶2.12∶4.8∶2.88∶14.4∶0.96。微观分析表明,厚片状和短柱状水化产物数量增加和紧密结构增多使得自流平砂浆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新型高性能TiB2陶瓷微粉体,以Al粉作为粘结相,通过Nd:YAG激光表面合金化工艺,对耐热、高强Mg-Gd系变形镁合金进行了表面激光合金化处理.利用SEM、XRD、TEM、显微硬度仪、摩擦磨损试验机和Zahner IM6ex型电化学工作站分别对不同TiB2含量合金化层的精细结构、物相、耐磨及耐蚀性能等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合金化层中Al元素与镁合金基体中的Gd、Y等元素产生了原位反应,生成了高温硬质相Al2Gd和Al2Y等金属间化合物,且强化相TiB2未发生分解;原位合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尺寸为100 nm左右,强化相TiB2粒度为200 nm左右,强化相与基体相容性良好,呈均匀分布,但分布特点和结构差异显著;合金化层整体显微硬度提高达4~6倍,且随着TiB2含量增多而增大;摩擦因数和磨损质量损失却表现出了相反的变化趋势;在一定配比范围内,激光表面合金化处理能有效改善镁合金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材料失效多发生于表面,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设备获得了低温HVOF微粒,对稀土镁合金表面进行纳米化处理,并利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处理后的试样进行微观组织表征分析,沿试样厚度方向进行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镁合金表层晶粒细化明显,形成了晶粒尺寸小于20 nm的随机取向的纳米晶,纳米晶层深约80 μm,随着深度的增加晶粒尺寸增加。表面纳米化是通过位错和孪晶的协调变形,导致大晶粒被分割细化而成。表层硬度显著提高,是基体硬度的2倍。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