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洞里萨湖是湄公河最大的连通湖泊,湄公河与洞里萨湖水量交换特征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利用4个河湖控制站的长系列水文资料,分析了湄公河与洞里萨湖水量交换特征,结果表明:湄公河与洞里萨湖的水量交换强度大,洞里萨湖对湄公河径流调峰补枯作用明显,每年汛期5—9月份均会发生倒灌,1995—2011年年均倒灌历时122 d,倒灌水量377亿m3,占湄公河干流同期来水的14.4%,倒灌洪峰流量8 402 m3/s,占干流同期来水的20%,其中7—9月份倒灌水量占全年的88.6%;汛后10月份—次年4月份洞里萨湖向湄公河补水,年均补水历时244 d,补水水量711亿m3,是湄公河倒灌入湖水量的1.96倍,占湄公河下游同期来水的29.9%,其中10月份—次年1月份补水量占全年的83.1%。年倒灌历时、水量与洪峰流量,年补水历时、水量与峰值的年际变化较小,变幅分别为76 d、283亿m3、6 095 m3/s和76 d、474 亿m3、4 677 m3/s,变差系数为0.07~0.24。倒灌、补水水量不仅与湄公河和洞里萨湖的来水大小有关,还受到河湖水位差及洞里萨河水位等因素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湄公河三角洲和洞里萨湖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15.
深港交界处的深圳湾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在收集历史海图资料、近期实测地形资料和卫星遥感影像的基础上,对深圳湾的河床演变特征和岸线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深圳湾近百年间河床不断淤浅、纳潮量逐步减小;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深圳侧大量围海造地,深圳湾岸线向湾内大幅度推进;现状边界条件下,深圳湾持续淤积的趋势不会改变。研究了深圳湾河床演变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滩涂面积变化、沿岸滩涂淤高对红树林的种群、分布变化以及底栖动物、水生生物、鸟类的栖息繁衍等造成的影响,并就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用感耦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研究了分子筛中铁、钠的同时测定,对ICP的原理与特性作了介绍,考察了方法的主要实验条件。方法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17.
洞里萨湖是湄公河最大的连通湖泊,其水位、面积变化对洞里萨湖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辨识水位、面积演变规律对洞里萨湖区与湄公河三角洲防汛抗旱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金边港、波雷格丹和甘邦隆站长系列的日均水位数据及湖区地形资料,定量分析了洞里萨湖水位、面积的年际与年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洞里萨湖水位涨落缓慢,涨水天数少于退水天数,涨水率高于落水率。洞里萨湖年际水位波动频繁,年平均水位、年最高水位、年水位极差值、年洪水历时、年平均洪水位、日涨水率年际变化总体呈小幅下降趋势,年最低水位、退水天数、日落水率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洞里萨湖水位、面积年内呈单峰型变化,5月份最低,平均水位1.51 m,相应面积2 487 km2,实测最低水位1.11 m,相应面积2 053 km2;10月份最高,平均水位8.70 m,相应面积12 768 km2,实测最高水位为10.54 m,相应面积15 261 km2,多年平均年内水位变幅7.63 m,面积变幅10 628 km2。研究成果为下一步洞里萨湖区的综合治理规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徐六泾节点及白茆沙河段整治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应尽快实施徐六泾节点及白茆沙河段整治工程。自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研究以来,工程河段河势发生了白茆小沙下沙体明显冲刷、白茆沙持续冲刷、白茆沙南水道发展而北水道相对衰退、北支上段进流条件改善等新变化。在最新的河势条件基础上,采用数学模型、物理模型试验等手段,对新通海沙、白茆小沙、白茆沙整治工程方案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可为制定徐六泾节点及白茆沙河段整治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1870 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枝城站洪峰流量重现期超1 000a一遇,造成极为严重的洪灾损失.为强化特大洪水风险防范,有效提升极端洪水灾害的应对能力,在分析1870 年特大洪水雨水灾情特征、流域水文地理演变和防洪体系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对1870 年特大洪水在现状防洪体系调度运用条件下的发生、发展、演进过程进行了推演模拟.结果表明:当前再遇1870 年特大洪水,长江流域防洪体系可妥善应对并大幅减少洪灾损失,按调度规程发挥以三峡水库为主的水库群洪水拦蓄作用,并运用荆江分洪区等13 处蓄滞洪区分洪、200 多处洲滩民垸行洪后,长江防洪重点区域防洪安全总体可控,但洪水防御仍面临堤防长时间高水位运行存在安全隐患、蓄滞洪区与洲滩民垸行蓄洪运用困难、大量人员转移安置压力大等突出问题.根据1870年洪水推演成果,结合近年来长江流域防汛实践,从加强特大洪水风险机理研究、加快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强化风险研判和优化调度、做好应急转移和救灾安置等方面提出了提升特大洪水防御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徐照明 《武汉纺织工学院学报》2011,(1):22-25
语言问题无疑是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核心。而对语言的划分亦标示了其思想行进的站点,具体表现为自然的语言、形而上学的语言、诗意的语言。自然的语言首先是诗意语言的开端,但却成为遗忘并被耗尽的诗歌。形而上学的语言首先表现为陈述,其次表现为生产和设定。根本上却是对自然语言一种形式化的强迫。诗意的语言一方面在现实中遭遇语言的沉默,另一方面却是试图对作为纯粹语言的自然语言,亦即家园的回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