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20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9篇
能源动力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2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因具有理论比容量高、比能量大、放电平台高(~4.7 V)、价格低廉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该材料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不佳,制约着材料的推广应用。主要综述通过掺杂、包覆、形貌控制等手段来提高该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提升该材料性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Fine nickel(Ni) powders with controllable particle sizes were synthesized via the reduction of nickel hydrazine complex precursors of pure [Ni(N2H4)2]Cl2 and a mixture of [Ni(N2H4)2]Cl2 and [Ni(N2H4)3]Cl2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metallic Ni powders experiences the reduction of nickel hydroxide by hydrazine released from the ligand exchange reaction between nickel hydrazine complex and NaOH. In comparison with the method of preparing Ni powders from nickel salts, the method of making Ni powders via the reduction of nickel hydrazine complex precursors shows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half dosage of hydrazine for complete reduction of nickel ions in solution, and the obtained Ni particles show less agglomeration and better dispersibility. Moreover,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nickel powders can be controlled from 180 to 260 nm by adjusting the reaction molar ratio and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43.
采用化学物相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石灰和焙烧气氛对银精矿加石灰焙烧过程中银的化学物相及其相对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借助热力学分析手段初步探讨了石灰在主要载银矿物的氧化、解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添加石灰能够大大地降低焙砂中的氧化物包裹银含量,如焙烧2h后的氧化物包裹银含量由直接焙烧时的11.08%降到有石灰存在时的4.15%,而与焙烧气氛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4.
银精矿碱法熔炼工艺的扩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熔炼温度、配煤量、配碱量及银精矿与铅精矿的质量比等因素对银精矿碱法熔炼中银、铅直收率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确定了苏打钾碱熔炼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熔炼温度1000~1050℃,停留时间1~2h,配煤率4%~6%,钾碱率5%~7.5%及混矿比1∶1。此时,可获得含铅≥98%,含银约1%的粗铅,铅、银的直收率分别大于96%和92%。  相似文献   
45.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以硫酸镍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氢氧化钠为pH值调节剂制备了超细镍粉,并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重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所制粉末为面心立方(fcc)晶型、颗粒粒径范围约100~400 nm、纯度高、分散性好的球状镍粉,并获得优化工艺条件:[Ni2+]=0.35 mol/L, [NaOH]/[Ni2+]=2.5, [N2H4]/[Ni2+]=4.0,反应温度80℃. 镍离子初始浓度决定产品二次颗粒大小,反应温度决定体系的反应速率,氢氧化钠和水合肼用量直接影响所得镍粉的还原率.  相似文献   
46.
为了高效提取有价金属Co,在硫酸体系中研究了钴白合金电化学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了条件优化。用电化学工作站监测合金块的阳极电位,用扫描电镜SEM分析合金阳极表面的变化,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阴极产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分析电解液中各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添加NH4Cl的硫酸电解体系中,钴白合金阳极中有价金属有效溶出。研究了添加剂量、电解电流、温度、酸度、阴阳电极面积比等因素的影响后,在优化条件下可实现Co、Fe的溶出率分别为119%、128%,阳极电流效率为72%。最后对电化学溶解法处理钴白合金的工艺流程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7.
黑色风化矿泥氯化焙烧浸出液RE与Mn的萃取法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君  池汝安  朱国才  徐盛明 《稀土》2000,21(2):30-33
采用 P50 7萃取剂对黑色风化矿泥氯化焙烧浸出液中 RE与 Mn进行了 7级分馏萃取分离 ,分别获得了纯度为 99.5%的 RECl3溶液和 Mn Cl2 溶液 ,经碳酸氢铵沉淀 ,分别获得大颗粒晶型碳酸稀土产品和工业级碳酸锰产品 ,稀土和锰的萃取分离收率均大于 98%。  相似文献   
48.
张利波  王璐  曲雯雯  徐盛明  张家麟 《材料导报》2018,32(5):772-779, 795
综述了以三氧化二铝(Al_2O_3)为载体,负载Mo、Ni单一组元和Mo-Ni-W等复合组元,用于炼制石油加氢脱硫的催化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全面总结了传统的浸渍法、混捏法、共沉淀法、离子交换法以及新型的微波-超声波法等催化剂合成方法,对Al_2O_3基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进行了讨论,着重对催化剂合成过程中载体、活性组分、助剂(P、F、B等)和pH值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Al_2O_3基加氢脱硫催化剂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此类催化剂的发展方向与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9.
Recovery of RE from Baotou rare earth concentrate with chlorination roasting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 INTRODUCTIONBaotourareearthdepositisthelargestoneintheworld .Theconcentrateisthemixtureofbastnaesite(REFCO3)andmonazite (REPO4 )andtheratioofbastnaesitetomonaziteisgenerally 7∶3.ThemainprocessestorecoverREfromtheconcentrateincludetheroastingwithsulfuricacid ,alkaliheatingprocessandhightemperaturechlorinationetc[1] .Thecon ventionalprocessesproducewasteacid ,alkaliordis chargegastopollutetheenvironment ,thereforethemetallurgiststrytoseekthegreenchemistryprocesswithlowcost,simplepro…  相似文献   
50.
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废旧锂离子电池含有大量的钴、铜等紧缺有色金属元素和六氟磷酸锂等有毒有害物质,必须对其进行资源化回收及无害化处理.本文采用"拆解→NMP浸泡正极材料→钴酸锂粉末的浸出→P204萃取除杂→P507萃取分离钴、锂离子"流程处理废旧锂离子电池,获得了合格的氯化钴溶液.该工艺的特点在于:正极片中的铝箔以单质形态回收,而正极材料中97.33%的钴以氯化钴的形式回收,成功地实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有色金属的分离与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