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泌阳凹陷东南部下切谷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层序地层学研究,于核三段二、四砂组发现两套下切谷沉积.该下切谷在地震剖面上为与上下相邻同相轴明显不协调的顶平底凹型,内部具充填结构特征;岩性粗,以含砾中粗砂岩为主,且与谷外红层和沼泽沉积明显区别;下切谷中Sr,P,Mn2+都处于异常高值,表明下切谷与底部地层间沉积环境存在一个突变过程.目前,仅在北部斜坡带的孙岗下二门地区发现了下切谷,垂向上分布于层序Ⅱ和层序Ⅲ低位域.陆相断陷湖盆中构造沉降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下切谷的形成和充填,使下切谷在充填上表现为特殊的"顺源堆积"充填方式;湖侵期下切谷已被完全充填,下切谷顶面拉平面相当于初次湖泛面;下切谷内沉积特征和充填方式利于形成多种隐蔽圈闭. 相似文献
52.
东营凹陷古近系存在 3 类超高压地层。根据“综合压实曲线”和“压力正演模拟”,确定欠压实和生烃作用是泥岩超高压的成因。“接触传递”使与超高压泥岩呈接触关系的Ⅰ类砂岩产生超高压,Ⅱ类超高压砂岩则是“连通传递”的结果。沙三中亚段较深井段泥岩发育弱超高压,沙三下亚段压力增强到中超高压,沙四段发育强超高压。泥岩超高压平面上以沉积中心为超高压中心,向盆地边缘超高压强度减弱,呈“环状分布”;浅层砂岩(埋深小于 3 000 m)极少发育超高压,只分布在部分断裂带、不整合面附近,砂岩超高压强度大于泥岩;3 000 m 以下,泥岩超高压强度大于砂岩。 相似文献
53.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火成岩储集层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火成岩储集层根据储集空间形态特征可划分为孔隙型、裂缝型和裂缝 孔隙复合型三大类 ,其中每种类型又按储集空间的成因划分出若干亚类。分析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火成岩储集层的形成和发展 ,认为火成岩储集层的发育程度受火成岩岩相、构造作用、成岩作用、风化作用等因素控制。不同火成岩岩相以及同一岩相带中不同亚相的储集层其储集特征差异较大 ,如喷溢相中过渡亚相带气孔、微裂缝发育 ,物性好 ,可视为有利储集层 ;构造作用形成的构造裂缝不仅本身可作为储集空间 ,还可连通如气孔等孤立孔隙和促进溶解作用的进行 ,对改善储集条件具有关键作用 ;次生成岩期的溶解作用和风化作用可形成大量次生孔隙 ,但该期也常发生自生矿物充填孔隙、裂缝 ,降低了储集层的物性。 相似文献
54.
综合运用测录井、试油和实验分析测试资料及盆地模拟方法,在霸县凹陷古近系中深层今地层压力分析的基础上,恢复了古地层压力的演化过程,探讨了古地层压力对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古近系中深层地层压力存在超压原始积累-超压降低2个阶段,其演化表现出“低-高-低”变化特征。沉积初期地层压力以常压为主,在距今约40 Ma开始发育超压,约25~20 Ma期间超压达到最高值,表现为强超压,随后地层压力持续降低,至今演化为常压、弱超压,局部地区发育中超压。早期快速埋藏导致的欠压实作用是地层超压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后期生烃增压作用不明显。古地层超压抑制了储层的成岩作用,具体表现为:①抑制压实作用的进行,从而保护储层的原生孔隙;②抑制黏土矿物的转化,减少Ca2+等的来源,从而减弱胶结作用发生,保护储层的孔隙;③抑制有机酸的生成,阻碍流体渗流与物质交换,从而不利于长石溶蚀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通过整理、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墨西哥湾盆地中生代沉积特征。分析认为,墨西哥湾盆地晚三叠世主要发育河流相、冲积扇相及浅水湖相等陆相红层沉积;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广泛发育了盐岩沉积;晚侏罗世到白垩纪期间,盆地上倾方向发育河流和三角洲相,盆地周缘广泛发育滩坝及生物礁滩,下倾方向发育水下浊积扇和正常海相泥岩沉积。在对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盆地的构造演化背景,建立了沉积演化模式,并分析了沉积模式及构造演化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礁相油气藏为研究区中生代的主要油气藏类型,此外,海底扇以及滑塌扇等深水碎屑砂体是油气富集的重要相带。 相似文献
56.
Several REE data sets were collected in Core DD2 and EC2005 in the inner shelf of East China Sea,Core Y127 in the northern Okinawa Trough,Core NT1,C9247 and C92169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to check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δEuN-ΣREEs model for quantita-tively distinguishing sediments from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Yellow River.By comparison,several sediments in cores DD2,EC2005,Y127 are generally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model.The cores NT1,C9247 and C92169,which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Yellow River together,however,were inconsistent with the δEuN-ΣREEs model.The δEuN-ΣREEs plot and its corresponding regression equation,which could be used to distinguish sediments "intui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from the Yangtze River,and the Yellow River should be reconsidered or reassessed. 相似文献
57.
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分析、碳氧同位素组成分析等技术方法,结合构造和埋藏演化史,系统分析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二叠系碎屑岩储集层成岩演化过程、储集层成因及发育模式。研究表明:(1)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整体经历3期埋藏和2期抬升过程,相应地发生3期干酪根热演化生酸溶蚀成孔和2期大气淡水淋滤成孔过程,深埋条件下近封闭成岩体系中溶蚀作用伴随自生黏土和石英沉淀,储集空间增加有限;(2)不同构造带差异性构造抬升—沉降过程造成二叠系碎屑岩储集层成岩-成储过程的差异性,并发育3类不同的储集层成因模式:Ⅰ类浅层成孔-中浅埋藏型储集层经历两期暴露—长期开放环境,于近地表经历两期大气水淋滤增孔作用,晚期浅埋,次生孔隙为主,物性最好;Ⅱ类浅层成孔-深埋调配保孔型储集层经历早期暴露开放—晚期埋藏封闭环境,溶蚀作用调配孔隙类型,以大量长石次生溶孔为主,物性次之;Ⅲ类多期埋藏溶蚀调配成孔型储集层经历近封闭—封闭环境下有机来源酸性流体溶蚀,以高岭石晶间微孔隙为主,物性最差。地质历史时期为大气水淋滤注水区,而现今位于斜坡带—洼陷带的Ⅱ类深埋储集层,为下步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58.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乌尔禾组致密砂砾岩储集层中发育沸石,岩石物理性质异常,为致密砂砾岩储集层的含油性评价以及产能预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此,开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实验,分析沸石的产状、与其他矿物的共生关系、沸石胶结物的成岩序列等地质特征。通过岩心与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明确了含沸石致密砂砾岩储集层具有低密度、高中子孔隙度和高声波时差的测井响应特征,并利用中子与密度孔隙度差,中子与声波时差孔隙度差进行交会,建立了含沸石致密砂砾岩储集层的识别图版;基于归一化后的三孔隙度参数,建立了沸石含量的定量预测模型,并通过未参与建模的岩心沸石含量与模型预测沸石含量进行对比,证实了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基于132口井的含沸石致密砂砾岩储集层识别结果,确定了研究区乌尔禾组含沸石致密砂砾岩储集层发育带。 相似文献
59.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寒武系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经受多期构造运动及成岩改造,储层非均质性强。综合应用测录井、岩心、薄片、碳氧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及地震资料,系统研究了东营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特征及发育模式。东营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包括裂缝、溶洞及溶孔。溶洞包括灰泥溶洞和角砾间溶洞,裂缝主要包括构造缝和溶蚀缝,孔隙主要包括角砾间溶孔、脉内溶孔及晶间溶孔。东营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古潜山主要由残丘型及断块型潜山构成。残丘型潜山主要分布在草桥地区及郑家—王庄地区,垂向上受不整合面影响发育由垂直渗流带及水平潜流带构成的风化壳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高角度裂缝、角砾间溶洞及水平层状溶洞。残丘型潜山表生岩溶带整体较厚,缝洞规模较大,连通性好,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以灰岩为主的残丘型潜山表生岩溶带厚度可达170 m,以白云岩为主的残丘型潜山表生岩溶带厚度较薄,仅为70 m左右。断块型潜山主要分布在高青—平南地区和王家岗地区,受多期断裂活动和深部热液的影响,储集空间主要为断裂带附近和褶皱顶部的裂缝以及沿其分布的溶蚀孔洞。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