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0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7篇 |
综合类 | 35篇 |
化学工业 | 1篇 |
机械仪表 | 24篇 |
能源动力 | 9篇 |
水利工程 | 5篇 |
无线电 | 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78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嵌入式uClinux系统工业以太网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以太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以太网在工业控制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该文在阐述工业以太网通信协议模型基础上,针对当前工业控制领域提出的将测控分散到现场、实现远程监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在嵌入式高速处理器S3C4510B和嵌入式uClinux系统中,利用RTL8201以太网控制芯片,实现工业以太网接口的可行的实现方案。按该方案设计的系统已得到实现,应用结果证明此种通信方案高效可靠,能够满足工业以太网对于网络通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满足机器人精确定位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自定位算法并介绍了如何利用Matlab搭建移动机器人定位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程序建立了移动机器人活动的虚拟环境,模拟了机器人的运动模型、里程计、激光雷达观测模型,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将里程计和激光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融合;最后,由匹配的环境特征对机器人的位置进行修正,得到精确的位置估计.仿真试验的结果表明该定位系统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模块化的仿真系统设计有利于其他定位算法的验证,对机器人系统的理论研究以及实用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锅炉风粉在线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火电厂锅炉一次风风速及给粉浓度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可用于监测锅炉燃烧中风煤配比状况,帮助运行人员准确调整锅炉燃烧配风,达到配风均匀,燃烧稳定,避免堵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基于Modbus的PLC与多台电量智能仪表的通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LC实现远程数据的采集已被广泛应用。文中通过应用实例,介绍在Modbus上PLC与多台电量测量仪表(3300ACM)之间单主站多从站通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7.
针对某型嵌入式扫频信号源的系统设计,基于S3CA510B开发板平台和IS2102B、IS2202芯片设计了TFT-LCD彩色液晶显示系统,详细介绍了IS2102B、IS2202的功能及特点,给出了显示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并介绍了在ueLinux系统下添加驱动程序的过程以及如何访问Frame Buffer,软硬件可剪裁,为开发嵌入式仪器仪表设备的良好人机操作界面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介绍了用ODBC技术实现iFIX组态软件与关系数据库通讯的原理和方法,并给出了在某工程中的应用实例,通过实践表明该方法实现方便且有效。 相似文献
109.
研究在给定接收信噪比条件下协作多跳水声网络能量最小路径问题.考虑一个二维协作多跳网络模型,源节点和目的节点通过任意分布的中继节点及其附近的协作节点进行数据通信.建立了该网络的能量模型,并通过最优频率-距离关系的近似表达简化能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可变发送功率模式下的能量最小路径,对节点间距和协作节点数量进行联合优化,从理论上证明了当各中继节点选取相同数量的协作节点,且中继节点按直线等距路径分布时网络总能耗最小,并给出了直线等距网络最优节点间距和最优协作节点数量的求解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0.
建立了各热经济性参数的变化特性分析计算模型和微增量方程,确定了电站锅炉运行过程中不同负荷和运行工况下对应的最佳烟气含氧量设定值,并以此值作为锅炉燃烧控制系统中烟气含氧量校正回路的烟气含氧量设定值,从而实现变工况下烟气含氧量的自适应调节.试验证明此方法能有效优化燃烧,提高机组经济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