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1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84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麦克斯韦Maxwell方程的广义曲线坐标变换的电磁超材料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转换方程,然后通过高增益喇叭天线、圆环聚焦和角度旋转的人工电磁超材料这三个例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将转换公式运用于二维的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中,得到了三种例子的仿真结果,并进行了讨论。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广义曲线坐标变换可以得到具有良好场分布特性的人工电磁超材料,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2.
基于Koch曲线设计出一种准分形互补开口谐振环结构。研究表明该结构具有小型化、高电磁损耗及谐振频点灵活可控的特点。将该结构加载到普通微带天线接地板上,在保证天线辐射性能的同时实现了天线带外雷达散射截面积的有效缩减。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新型微带天线前向增益仅损失0.22 dB,在QF-CSRR结构谐振频点,RCS最大减缩达到26.2 dB。  相似文献   
93.
直升机旋翼对回波的调制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中以均匀平面波的复射线拟合为基础,分析了直升机旋翼的旋转对目标回波的调制效应,这种调制主要体现在回波的幅度和频率变化上,即包含幅度和频率两种调制。研究了影响这两种调制的几个因素,分析了这两种调制效应在目标识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天线罩对天线的辐射影响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工程应用中历来受到重视,采用矩量法并结合快速算法分析了一种带罩相控阵天线单元,计算与测试结果均验证了天线罩对天线驻波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在共面紧凑型光子晶体结构(Uniplanar Compact Electromagnetic Bandgap,UC-EBG)基础上加载集总电阻,设计出一种新型吸波结构,并分析了其吸波原理。将其加载于微带天线,用于减缩天线带内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仿真结果表明,在谐振频点,该吸波结构的吸波率达到99.8%。加载该结构后,天线的辐射性能基本保持不变,而对于垂直入射的TE波和TM波,其带内RCS分别减缩了26.22 dB和15.08 dB。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较为吻合,证实了该结构可以减缩微带天线的带内RCS,从而提高其带内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96.
Metamaterials材料结构具有汇聚电磁波的能力,作为天线覆层可以显著提高天线的方向性增益.文中利用有限元法,研究了支撑介质的介电常数、厚度及其位置变化对3种Metamaterials结构聚波作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支撑介质的影响因具体结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介电常数太大都可能使3种Metamaterials结构失去聚波作用;而在3种情况下,介质厚度与相对位置改变则使Metamaterials结构的聚波作用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7.
设计了一种新型超薄双频带雷达吸波结构,通过提取阻抗参数、分析表面电场和电流分布,阐明了其吸波原理,并将其用于双频带微带天线,减缩天线带内雷达散射截面.结果表明,该结构在两个不同的频段内实现了高效吸波,且吸波效果具有入射角稳定性和极化角不敏感性;加载该吸波结构后,微带天线的辐射性能保持不变,而在天线的工作频率4.29GHz和6.49GHz处,其雷达散射截面分别减缩了8.59dB和9.9dB.实测与仿真结果相吻合,表明该结构能够有效应用于双频带天线的带内隐身.  相似文献   
98.
为了扩展QC-LDPC码的逐步边增加(Progressive edge-growth,PEG)算法,在分析Kronecker积和PEG基本算法的基础上,结合校验矩阵节点的度分布要求,提出了一种QC-LDPC码的Kronecker积-PEG普适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入Kronecker积实现基矩阵的构造,同时确定循环移位矩阵,进一步根据变量节点和校验节点的度分布要求完成了QC-LDPC码的设计,分析并证明了该算法的环长至少为girth-8。对算法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持QC-LDPC码低密度特征和良好误码性能的同时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99.
基于指数函数的归一化变步长LMS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逸  曹祥玉  杨群 《计算机工程》2012,38(10):134-136
在研究归一化最小均方误差(NLMS)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指数函数的变步长LMS算法。通过建立误差 和步长 的函数关系,实时调整步长,并对输入信号完成时域信号解相关,解决稳态失调系数与收敛速度的矛盾。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与传统LMS算法、SVS_LMS算法、NLMS算法以及双曲正切变步长LMS算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收敛速度和较小的稳态失调系数。  相似文献   
100.
基于矩量法,分析了目标单站雷达散射截面(RCS)的计算方法. 当进行扫角计算时,平面波入射角度的变化只会对右端电压矩阵产生影响,左端阻抗矩阵不会发生变化. 根据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消元法的单站RCS快速计算方法. 对第1个角度,记录下消元过程,并将阻抗矩阵转换为乘积因子矩阵. 在对其余角度的矩阵方程求解时,只需对变化的右端电压矩阵按照第1个角度的消元过程进行相应计算即可,从而加快了整体角度范围的单站RCS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