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3篇
无线电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神经网络是近几年来掀起热潮的一个特别引人入胜的领域,它完全打破了学科的界限,对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脑神经科学、电子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数学、物理、自动控制与机器人等学科的新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其研究的不断进展,它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阔。本文对机械故障诊断的神经网络理论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述,展望了其发展前景,指出了有关前沿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 C18色谱柱(2.1 mm×150 mm,1.7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44∶56,体积比)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62 nm,建立了莪术烯醇含量测定的UPLC法,比较了广西莪术、醋莪术及其水提药渣中莪术烯醇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广西莪术和醋莪术水提药渣中莪术烯醇含量分别是广西莪术和醋莪术饮片中莪术烯醇含量的50%、44%,水提药渣中莪术烯醇含量仍然很高,具有较大利用价值,可根据需求进行二次开发与利用;不同干燥温度对水提药渣中莪术烯醇含量的影响较小。莪术烯醇含量测定的UPLC法稳定、准确、灵敏,可用于莪术及炮制品的质量控制,为水提药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一种抗大过载(150000g)的微型加速度计,主要内容包括:阐述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 设计一种新型十字梁的器件结构,并对这种结构进行抗大过载的冲击实验,以验证这种新型的结构对于大过载冲击的可靠性; 进而利用ANSYS对器件进行模态分析, 找出结构上应变最大的位置, 并对结构尺寸进行优化; 提供一种可能的电路版图说明,并对加速度计的灵敏性进行理论分析; 最后提供一种可行的加工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种抗大过载微型加速度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昭君  石进杰 《微纳电子技术》2003,40(7):281-283,288
讨论了一种抗大过载(150000g)的微型加速度计,主要内容包括:阐述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设计一种新型十字梁的器件结构,并对这种结构进行抗大过载的冲击实验,以验证这种新型的结构对于大过载冲击的可靠性;进而利用ANSYS对器件进行模态分析,找出结构上应变最大的位置,并对结构尺寸进行优化;提供一种可能的电路版图说明,并对加速度计的灵敏性进行理论分析;最后提供一种可行的加工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根据工件的加工误差判别和诊断机加工过程故障的一种理论方法。在加工过程中,工件的加工误差主要是由刀具的磨损、破损、工件一刀具受热变形、工艺系统的颤振等故障而引起的。如果能够确定工艺系统的这些故障与工件加工误差之间的关系,则便可应用这些关系并通过实时检测工件的加工误差反过来判别和诊断工艺系统的这些故障。本文描述依据这一原理并应用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方法以发现和诊断机加工过程的故障。研究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及实用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自动化生产系统始终处于高效的工作状态,在工作过程中就必须对其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地发现系统中的异常现象并进行诊断和处理。本文基于线性联想记忆的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自动化生产系统多过程故障发现及诊断的理论方法。此方法可以同时对多个过程进行监控,克服了以往所采用的方法不能同时监控多过程的局限性,增强了系统监控的实时性。经仿真研究表明:这种方法是较为理想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17.
一、概况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我们可以采用现代控制理论(如最优控制、自适应、自学习等)来对系统的控制器进行设计,并用计算机实时实现。但由于这些控制算法运算量较大,计算机实时处理较困难,且造价也较高,我们针对具体系统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8.
19.
20.
曾昭君  叶强 《室内设计》2022,(1):102-108
绿色空间与城市发展不断耦合作 用,构成复杂的生态—社会系统,影响着 城市的适应水平。近年来,在极端气候、公 共卫生等不确定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如何评 估系统适应水平成为研究热点,也就必须探 索绿色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耦合特征及影响因 素。引入适应性循环理论,阐释绿色空间与 城市发展的耦合过程,及其对城市适应能力 的影响;建立绿色空间服务水平与城市发展 水平的评价体系,构建耦合度模型。本文以 成都市为实证对象进行定量测算,归纳出成 都在1949—2018年的绿色空间与城市发展耦 合变化特征及系统适应水平变化规律,分析 耦合特征的形成机制,最后提出相应调控策 略和建议。研究结论以期为我国其他城市科 学评估系统的适应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