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46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密炼机对长链支化聚丙烯(LCB-PP)施加一定的剪切历程,随后利用真空退火和高压二氧化碳(CO_2)饱和退火对剪切改性的样品作后处理。通过熔体流动速率(MFR)、挤出胀大比(SR)以及动态流变数据等表征方法,研究了退火工艺对剪切改性样品流变性能的回复作用。结果表明,退火使流变性能得到一定回复,包括MFR减小,SR增大,低频下的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增大。MFR和SR的结果表明,CO_2的存在使得解缠结的支链能更快恢复缠结状态,因此高压CO_2饱和退火法加速了流变性能的回复。通过分析损耗角正切、Cole-Cole曲线,也证明了高压CO_2饱和退火法对剪切改性样品流变性能回复的作用比真空退火法更显著。  相似文献   
72.
2011年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延续了"十一五"以来形成的良好势头,勘探投入和勘探工作量均创历史新高,在狠抓基础研究和区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认识创新和技术进步,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除了在成熟区继续扩大发现外,还在渤海岩性油气藏和天然气勘探、南海东部浅层勘探、南海西部高温高压天然气勘探以及东海低孔渗油气藏勘探等方面取得了领域性突破,为"十二五"奠定了良好的开局。文中总结了2011年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工作的主要特点及成果,重点回顾了所取得的领域性突破,并指出了今后勘探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相似文献   
73.
莺歌海盆地充填史及中—深层储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莺歌海盆地为前第三系基底上发育的断坳转换伸展盆地。纵向上总体显示海进充填序列。自始新世以来,该盆地经历了3次由快到慢的沉积过程,Tg-T70(280Ma以前)阶段为快速沉降期,最大总沉降率达600m/Ma,T70-T30(2.8~5.2Ma)阶段为500m/Ma,T30至现今(5.2Ma至现今),最大总沉降率又达600m/Ma.构造作用产生的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1/2~1/4,其他主要为均衡沉降所致。三角洲砂体、海滩砂体和浊积砂体是本区中-深层主要储集层。黄流组沉积时期,分流河道发育,可能形成良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74.
从渤海湾盆地海陆对比看渤海海域天然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渤海湾盆地包括陆区和海域(渤海海域)两部分.油气勘探揭示,渤海湾盆地以产油为主,目前防区所发现的气藏多为小型气藏,单个气藏的储量一般低于50亿m3,并以伴生气为主,4个储量较大的气田(探明储量超过100亿m3)主要为煤型气或高一过成熟气。渤海海域在油气勘探过程中也不断有气田发现,其中JZ20—2气田已投入开发。与周缘陆区相比,海域天然气藏形成条件优越,其原因在于:(1)自渐新世以来.整个渤海湾盆地的沉积中心逐渐向海域迁移,致使海域第三系沉积巨厚(最大厚度超过万米)。(2)海域处于地幔隆起的核心地带,大地热流值较周缘陆区高;(3)海域比周缘陆区多一套东营组下段烃源岩,其生气能力较强;(4)海域盖层条件比周缘陆区好(海域第三系发育两套区域盖层)。据近期资源评价结果,海域天然气资源量为l2293亿m3,但目前探明程度很低,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相信海域将会有更多、更大的气藏被发现。  相似文献   
75.
渤海湾盆地包括陆区和海域 (渤海海域 )两部分。油气勘探揭示 ,渤海湾盆地以产油为主 ,目前陆区所发现的气藏多为小型气藏 ,单个气藏的储量一般低于 5 0亿 m3,并以伴生气为主 ,4个储量较大的气田 (探明储量超过10 0亿 m3)主要为煤型气或高—过成熟气。渤海海域在油气勘探过程中也不断有气田发现 ,其中 JZ2 0 - 2气田已投入开发。与周缘陆区相比 ,海域天然气藏形成条件优越 ,其原因在于 :(1)自渐新世以来 ,整个渤海湾盆地的沉积中心逐渐向海域迁移 ,致使海域第三系沉积巨厚 (最大厚度超过万米 ) ;(2 )海域处于地幔隆起的核心地带 ,大地热流值较周缘陆区高 ;(3)海域比周缘陆区多一套东营组下段烃源岩 ,其生气能力较强 ;(4 )海域盖层条件比周缘陆区好 (海域第三系发育两套区域盖层 )。据近期资源评价结果 ,海域天然气资源量为 12 2 93亿 m3,但目前探明程度很低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 ,相信海域将会有更多、更大的气藏被发现  相似文献   
76.
经典油气地质理论在指导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但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油气藏发现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基于逻辑判断和定性分析的传统研究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复杂地质条件下油气精细勘探的需要.为此,在渤海湾盆东部海域地层发育与岩相展布、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油气生成与资源评价等油气成藏条件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油气门限及其控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烃源灶(S)、储层相(D)、封盖层(C)、低势区(P)等既能客观描述又能定量表征,这4类功能要素控制着渤海湾盆地东部海域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低势区主要表现为低位能的构造隆起(P1=M)、低压能的断裂带(P2=F)、低界面能的相对高孔渗岩体(P3=L).每一类功能要素都表现出确定的控藏边界、范围、概率,97 % 的油气藏分布在两倍烃源灶排烃半径范围内,96.5 % 的油气藏分布在颗粒不粗也不细(0.1 mm 8t,探井成功率提高20 %,反映理论模型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77.
渤海浅层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迄今为止,在渤海浅层(上第三系馆陶组一明化镇组及埋深小于2000m的下第三系)发现的油气地质储量已占到海域总储量的94%,所发现的油气田大多分布在凸起上,气田和油气田中的天然气以气层气略占优势,溶解气次之,渤海22个凹(洼)陷中有20个被证实为生烃凹(洼)陷,从而为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早期控凹(洼)断层和异常发育的晚期断层为油气向浅层运移提供了良好通道,上新世末发生的渤海运动形成了一批浅层构造圈闭(如反转背斜与披覆背斜),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良好的泥岩盖层特别是湖相泥岩盖层对油气保存起了重要作用,油气运聚动平衡也是油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海域与周围陆区烃源岩母质类型的差异,使得海域有一定数量的天然气生成,海域较高的沉积速率与郯庐断裂活动造成的高地温梯度和异常压力是生成凝析气和裂解气的主要原因,渤海浅层不但具有广阔的石油勘探前景,也具有相当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78.
2013年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延续了近年来的良好形势,自营勘探新发现石油和天然气三级地质储量再创历史新高。文中回顾了2013年中国近海油气勘探主要成果及特点,总结了勘探取得突破的主要原因,并指出了今后勘探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相似文献   
79.
朱伟林 《雷达与对抗》2022,(2):50-52+57
针对高空低温低气压极端环境下常规电子元器件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带温控系统的小型稳定平台,通过仿真软件进行力学和热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较好地为系统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工作环境温度。同时对该稳定平台进行精度和温度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吻合较好,系统功能满足要求。该研究为特殊工况下雷达装备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80.
针对国产高速剑杆织机可靠性、稳定性、运动精度等急待提高的难题,基于考虑基本尺寸误差、运动副间隙误差及凸轮副表面磨损误差时共轭凸轮打纬机构运动精度的3种计算模型,建立了打纬机构运动精度可靠性求解的精确解析方程式,并运用Maple数值分析软件进行了仿真计算,揭示了各主要误差因素对高速共轭凸轮打纬机构运动精度可靠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高速共轭凸轮打纬机构运动精度可靠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凸轮副表面磨损误差、基本尺寸误差、运动副间隙误差,并提出了提高共轭凸轮打纬机构运动精度可靠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