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9篇
综合类   2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16篇
自动化技术   13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网络安全设备VPN在网络通信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软件加密已不能满足高速的网络对系统性能的要求,所以本文提出了一种将软件加密和多个硬件加密卡相结合的新的并行系统结构,并对VPN数据包在多个加密单元之间的调度算法进行了研究,最后给出了系统的测试性
能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2.
随着网络入侵技术和计算机犯罪技术的发展,动态取证变得越来越重要.利用入侵检测系统和蜜罐来实现入侵取证的方法在取证的实时性方面有很大优势,但这些方法没有过多考虑系统被入侵时证据可靠性以及系统可靠性的问题,而且取证的时机难以掌握.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动态取证方法,该方法采用入侵检测系统作为取证触发器,利用影子蜜罐对疑似攻击进行确认和进一步观察分析,自适应调整取证过程,获取关键证据,最后采用有限状态机对该机制进行建模,并对该机制中的状态转换时机、影子蜜罐、证据安全存储等关键技术进行描述.利用该机制来实现动态取证,可以使得取证过程更可控,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证据量,并增强系统的容侵性.  相似文献   
73.
使用流量特征的方法可有效实现对未知P2P流媒体流量及加密后流量的辨识,具有可扩展性.总结出多源型P2P流媒体系统区别于P2P文件下载系统的资源高动态性、超细粒度的分块和由此引起的高频度信息交换及调度的独特特性,因此P2P流媒体节点的流量中应具有交换信息的通讯包发送频率高的特征,从而提出通过计算节点入流量的平均连接信息数据比来识别多发送节点方式下的P2P流媒体流量的观点,给出信息数据比的定义及测量模型,并对测度值进行了推导和实验,证明了这些测度值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74.
如何快速准确搜索资源是DHT网络最核心的问题,在DHT之上建立逻辑的关键字搜索层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逻辑层采取什么结构能更好地提高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现有的研究主要基于超立方体结构提出相应的索引和搜索算法,该方法当查询关键字数目较少时搜索效率很低.用改进的超立方体互连圈结构(MCCC)代替超立方体作为逻辑层来克服这一弱点.基于MCCC结构,提出了一个更高效的索引计划和搜索算法MCCCS,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证明,与基于超立方体的搜索算法相比,MCCCS搜索算法在用户提供的查询关键字较少时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75.
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入侵检测系统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和发展作了较深入的讨论,指出研究和开发国产入侵检测系统潜力巨大,是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6.
211结硕果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校园网已成为一个学校连接内外的数字神经和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在过去的岁月里,特别是在“九五”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在教育部的领导下,配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建设,积极实施并完成了国家教育部“211工程”中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项目。  相似文献   
77.
黎耀  李之棠柳斌 《通信学报》2005,26(B01):213-216
以视频会议为例,通过具体实验测量在不同流量下视频会议系统的性能,所得实验数据与理论值基本相符,验证了所提出评估技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8.
本文设计了一种FAAD(流异常自动检测)网络监控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讨论了网络流异常的分类及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79.
本提出用2×4×16通道互连网络模块实现光动态直接全互连多计算机(16台)小型并行处理系统的结构设计,并提出了适应这种系统结构的冲突处理机制和消息传递机制,以及实现这些机制的硬件逻辑电路和帧格式。  相似文献   
80.
千兆以太网在UTP上运行时,采用4对全双工方式工作,需增加对UTP的回波损耗、近端串扰、功率和近端串扰等新性能参数的要求.在工程中,部分信息点传输距离超过了标准限定的100米,此时如何选择传输介质应有一可行的依据.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高级别的超5类UTP在传输距离超过100米时,能满足千兆以太网运行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