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7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37篇
金属工艺   43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1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提高HRG平台惯导系统的自主导航精度,提出在频域中对HRG旋转方位平台惯导系统进行导航解算,以解决其存在较大的旋转效应及划桨效应误差的问题。算法基于傅里叶变换对惯性仪表离散信号进行重构,经比力和坐标变换矩阵频域转换、频域卷积运算及傅里叶反变换后实现了用解析积分来代替数值积分,有效降低了常规时域导航算法速度求解中的时移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够有效抑制旋转效应及划桨效应误差,提高系统的导航精度。  相似文献   
82.
在1100~1200℃温度范围内,于炭纤维布上原位合成多壁碳纳米管。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拉曼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碳纳米管为多壁管,管端可见小球,生成物呈列线生长,生长方向基本垂直于基底,管壁少有杂质和缺陷,结晶度较高。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物的结构与形态均有一定影响。原位生成碳纳米管的数量和形态与基底的大小、形状有关,可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83.
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快速消耗,新增资源的勘探开发难度增大,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正在由传统的常规油气为主转为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并重的局面。详细阐述了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和发展前景,非常规油气资源主要包括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和致密气。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远大于常规油气资源,加快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对提高我国油气资源供应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加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探索性研究和技术准备,是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发展和提高油气资源自给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4.
在分析大牛地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储层改造现状和改造难点提出了转向酸酸压技术,从理论和实验方面分析了转向酸体系的转向机理;通过流变性能、酸岩反应动力学、转向性能及破胶性能实验.分析了转向酸体系的综合性能;最后在×井试验应用了转向酸酸压工艺,取得了大牛地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勘探开发的突破、  相似文献   
85.
三维编织碳/碳复合材料预制体结构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纱线拓扑结构,用单胞的旋转和合成,实现了8.4°,22°两种编织角的三维编织碳/碳复合材料预制体结构的计算机图形模拟,纱线空间走向和截面变形,空隙形状和大小能方便地用图形显示,所模拟的结构与实物相似.从而解决了分析预制体内部结构的难题,为合理设计CVI工艺,进行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闭孔碳微球泡沫材料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振海  李克智  李贺军  王闯  李照谦 《功能材料》2005,36(12):1944-1946,1950
依据微胶囊化原理,用热固性线型酚醛树脂制得微胶囊,加热去除囊芯后用作先驱体,在N2保护下进行900~1100℃的碳化处理得到具有无定型碳结构的闭孔碳微球,然后在Ar气保护下进行2100~2600℃的石墨化处理,得到具有石墨结构的闭孔微球碳泡沫材料。该材料的导热系数在5W/m.K左右,是一种理想的耐高温隔热泡沫材料。  相似文献   
87.
碳/碳复合材料SiC-HfSi_2抗烧蚀复合涂层(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善碳/碳(C/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采用包埋技术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碳化硅-硅化铪(SiC-HfSi2)抗烧蚀复合涂层。采用氧乙炔火焰烧蚀试验评价了C/C复合材料样品的抗烧蚀性能。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烧蚀前后C/C复合材料抗烧蚀涂层的表面和断面形貌、元素分布和相组成。结果表明:涂层C/C复合材料在烧蚀后其表面出现了丛生的氧化硅纳米线。同时,与未涂层C/C复合材料相比,SiC-HfSi2涂层使C/C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下降了85.6%。  相似文献   
88.
采用包埋法和涂刷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依次制备了SiC内涂层和SiC--MoSi2外涂层, 借助XRD与SEM对涂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涂覆后的C/C复合材料在高温静态空气中的防氧化性能. 结果表明: SiC/SiC--MoSi2复合涂层有效缓解了MoSi2与C/C热膨胀不匹配问题, 涂层无裂纹; 复合涂层在900和1500℃静态空气环境下均可对C/C复合材料有效保护100 h以上; 涂层的多层、多相结构以及在高温氧化后表面生成的SiO2薄膜是其具有优异防氧化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89.
采用ZrOCl2溶液浸渍法把锆化合物引入碳纤维预制体, 经热处理、热梯度化学气相渗透致密化和高温石墨化工艺制备了C/C-ZrC复合材料。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C/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随ZrC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ZrC含量为12.08wt%时, 其强度和模量分别为42.5 MPa 和9.6 GPa, 比未改性试样分别提高了70.0%和43.3%。基体中结合较弱的微米级ZrC颗粒的存在不利于碳基体强度的提高, 但其对材料最终性能的影响是次要的, 碳基体中亚微米/纳米级ZrC颗粒的存在和良好的ZrC-C界面结合, 提高了碳基体的强度和模量, 进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最终性能。  相似文献   
90.
采用不同的预制体和致密化方法制备了密度不同的5种炭/炭复合材料(密度范围1.77g/cm3~1.85g/cm3)。用氧-乙炔焰对试样进行了烧蚀试验,并用SEM表征了烧蚀后材料的形貌。结果表明:烧蚀后,与乙炔焰成30o角的纤维变成楔形,而与火焰平行的纤维变成直径为3.5μm~4.5μm的针状,针状纤维更易被火焰烧蚀而钝化。部分宏观孔(直径为1.0mm~1.26mm)、针状微孔及界面裂纹等缺陷处更易被烧蚀而变成烧蚀坑。包裹纤维的沥青炭层由于热解炭基体的不连续而出现了严重的剥蚀。高密度材料(1.85g/cm3)具有良好的抗烧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