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4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5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汉语同西方语言的明显区别在于它没有变格, 即没有词形变化来表明一个名词是属于什么时态可是没有汉语语法却未源于西方1898年间问世的“ 马氏文通” 是我国第一部汉语语法, 它是从拉丁语语法移植来的, 因而不能很好解释汉语。  相似文献   
32.
人工智能国外研究情况分五点进行综述: 1.脑和神经元模型.评述了有关脑和神经元模型的研究情况,特别指出这些研究对了解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重要性. 2.思维过程模拟.强调从人的智能活动中寻找启发物来实现人工智能. 3.模式识别.关于视觉模式识别问题,谈到了统计学途径和语言学途径.还谈到机器人的识别问题. 4.自然语言的理解.给出了从50年代后期的语言分析到语义网络的记忆模型,以及 70年代初的概念依赖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概貌. 5.智能机器人.介绍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及日本的某些机器人的情况. 根据以上内容,作者们认为人工智能是一门边缘学科,必须有不同学科的科学工作者参加,才能取得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33.
唐、宋、元浙江婺州窑系分相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唐、宋、元婺州窑系瓷片的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其中包括金华出土的元代鼓钉三足洗,它与南朝鲜新安沉船中所谓类钧瓷在外观上十分相似。重要的是所有唐、宋、元婺州窑瓷片的釉都可用光学显微术和高分辨电子显微术观察到其中的液——液相分离,约为200nm 的液相小滴分散在基质相中,而且部分具有连续结构和第二次分相,其小滴约为3~10nm。釉中极少釉泡和晶相,故其质量比其它分相釉高得多。这些发现使我们得知早在唐代婺州窑系某些窑口已能生产分相釉,而且一脉相承延续至宋、元。可见这种分相釉在婺州窑的存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自成一系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34.
CaO—MgO—Al2O3—SiO2—P2O5—F系统玻璃的结构,分相和晶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应用IR光谱、Raman光谱、TEM、DTA、XRD和EDAX等技术,系统研究了P_2O_5对CaO-MgO-Al_2O_3-SiO_2-P_2O_5-F系统玻璃的结构、分相和晶化的影响,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了详细阐述。实验表明,该系统中的玻璃具有二相分离结构,液滴相富含P~(5+)、Ca~(2+)、Mg~(2+)等离子,基底相富含Si~(4+)、Al~(3+)等离子,引入不同量的P_2O_5,玻璃分相的程度也不同,这对玻璃结构的聚合程度以及玻璃的晶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5.
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陶器的科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甑皮岩遗址为中国华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石器。而在它最早一期距今12,000年左右的文化层中出土了更早期的粘土制品,经过热释光方法的测定,可以确定它未经过250℃以上温度的烧制。应该属于陶器形成过程中的阶段产物,也可以称之为陶器的雏形。这是以往考古发掘中绝无仅有的重大发现,将对研究陶器起源问题提供重要线索。本文除了对这种粘土制品进行科学研究,还研究了其后期陶片化学组成、晶相组成以及烧戍温度等属性。甑皮岩陶器的制作原料经过了从随机取土到随机选土,到进行初步处理的阶段。陶片中含有石英、长石、方解石、绢云母等各种矿物颗粒,还含有一定量的炭。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800~840℃之间.均为无窑烧成。  相似文献   
36.
本文应用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和微区成份分析并结合扫描电镜形貌观察,深入研究了 CaO-MgO-Al_2O_3-SiO_2-P_2O_5-F 系可切削生物微晶玻璃初晶相 Ca_5(PO_4)_3F 的析晶机理。研究表明,玻璃首先发生二液分离,形成了能够析出初晶相 Ca_5(PO_4)_3F 晶体的富 P~(5+)、Ca~(2+)、Mg~(2+)、Ti~(4+)的液滴相。在进一步的热处理中,液滴相发生整体核化,并逐步形成由大量细小晶粒镶嵌生长构成的球形 Ca_5(PO_4)_3F 聚集体。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这些球形 Ca_5(PO_4)_3F 聚集体逐渐转变为广泛分布于微晶玻璃另一主晶相氟金云母中的六方短柱状 Ca_5(PO_4)_3F 微小晶体。  相似文献   
37.
38.
39.
CaO-Al_2O_3-SiO_2玻璃表面上晶体生长动力学和分相影响杨晓晶,李家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0050)许淑惠(西北轻工业学院712081)SurfaceCrystalGrowthKineticsinCaO-Al_2O_3-SiO...  相似文献   
40.
北方出土原始瓷烧造地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南北方出土的原始瓷胎和釉的化学组成、工艺基础、北方出土的原始瓷与本地区陶器和瓷器的关系以及南北方原始瓷的出土情况等多方面信息,对北方出土的原始瓷的产地作了讨论。结果表明:大部分北方出土的原始瓷器应为南方所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