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1篇 |
免费 | 55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3篇 |
综合类 | 34篇 |
化学工业 | 127篇 |
金属工艺 | 36篇 |
机械仪表 | 64篇 |
建筑科学 | 86篇 |
矿业工程 | 42篇 |
能源动力 | 20篇 |
轻工业 | 121篇 |
水利工程 | 45篇 |
石油天然气 | 42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5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2篇 |
冶金工业 | 6篇 |
原子能技术 | 13篇 |
自动化技术 | 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66年 | 1篇 |
1961年 | 3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3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目的 为研究大气压射频(13.56 MHz)介质阻挡放电(rf-DBD)在辉光放电和丝状放电2种模式下的电离形式,以及在一个放电周期(73.7 ns)内气体电离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方法 实验使用氩气获得稳定的辉光放电,使用氩气掺杂氮气获得丝状放电。实验中使用电流正向过零点的信号触发ICCD相机获得一个放电周期内不同时间点的36张照片,得出放电间隙之间不同位置的发光强度在一个周期内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 在α模式下,每半个周期所产生的一次电子雪崩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从阴极到阳极的过程。在γ模式下存在负辉现象,并且在阴极电极的介质表面,负辉强度峰值的时间比体电离强度峰值时间晚约13 ns。在丝状放电中,等离子体的发光强度主要集中在阴极表面,介质表面积累的电荷之间的互相作用力使得放电形成单独的细小通道。结论 α模式以体电离为主,而γ模式下除了体电离,还有离子撞击阴极表面产生的大量二次电子,并且比体电离的产生更晚。在丝状放电中,电介质表面电荷作用明显,阴极介质表面的电离为放电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52.
气体扩散层(GDL)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的关键部件之一,成本占燃料电池膜电极的40%~50%。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GDL生产工艺,可以降低燃料电池成本,推动燃料电池商业化进程。本研究以纤维素棉布为原料,通过铁基化合物的催化石墨化作用,在较低温度(1500℃)下生成了一种高导电、高孔隙率的柔性生物质碳布。碳布由相互连接的微米级碳纤维组成,形成了丰富的孔道,其孔隙率为76.93%。经过铁基化合物催化,碳纤维的表面原位生成了大量碳纳米管团簇,增加了碳布的导电性,使其平面电阻率降低至34mΩ·cm,垂直电阻率在2 MPa压力下降低至2.8 mΩ·cm,性能达到商业碳布的标准。生物质碳布作为气体扩散层的燃料电池在0.7 A·cm-2电流密度处功率密度达到0.4W·cm-2,超过了相同催化剂(Pt)负载量的商业碳布(0.34W·cm-2)的电池功率密度。本研究制备的生物质碳布制备简单、价格低廉、性能优秀,为开发低成本、高性能气体扩散层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3.
高亲水性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多孔微球的制备及亲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状马来酸酐为改性剂,分别采用改进的二步种子溶胀法和悬挂双键接枝法制得了高亲水性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马来酸酐共聚多孔微球(PSt-DVB-co-MAH)及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接枝马来酸酐多孔微球(PSt-DVB-g-MAH)。用FT-IR证明了改性产物中马来酸酐的存在;用TEM、SEM观察了改性前后微球的内、外部形貌;酸碱滴定法考查了MAH加入量对微球孔径的影响;用极性熊果苷的吸附对比实验验证了改性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得的改性微球在形态上与没改性前的微球略有差别,但当共聚法St∶DVB∶MAH=10∶8∶2及接枝法P(St-DVB)微球∶MAH=5∶3时,所得亲水微球均保持了较好的多孔形貌且亲水性比未改性的增大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55.
运用流程程序分析方法再造局部生产流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硫化与质检车间之间的生产线是M公司生产的瓶颈。章运用流程程序分析方法对生产线生产流程和现场布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流程程序和现场布置的再造方案。新方案的实施达到了提高生产能力、减少定员、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空间利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6.
作业测定技术应用中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论述了作业测定技术的作用及内容,指出了企业应用作业测定技术制定标准时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最后结合作业测定理论及实践经验,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7.
以北京郊区10个农户的玉米种植地为研究对象,扦取种植期土壤样品、扬花期花穗样品、收获期及不同储藏时期的玉米样品,检测菌相、带菌量和真菌毒素等。结果表明,玉米产后整个自然晾晒储藏期间,储藏前期(产后一个月内)的发霉风险最高,其中镰刀菌属一直是优势菌群,其产生的毒素主要包括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N)和伏马菌素(FB1、FB2),检出率分别为100%、95%和93%,且DON和ZEN在储藏期的超标率均大于40%,而其他毒素,如AFBs、OTA、ST、T-2、HT-2等均未检出。另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土壤和花穗样品中真菌多样性与农艺因素的关系,发现,种植方式(清种/兼做)、灌溉情况、上季秸秆处理方式等因素会影响玉米植株污染真菌的种类和数量,进而导致玉米籽粒真菌毒素的污染水平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158.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