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4篇
电工技术   36篇
综合类   36篇
化学工业   135篇
金属工艺   18篇
机械仪表   37篇
建筑科学   86篇
矿业工程   36篇
能源动力   12篇
轻工业   28篇
水利工程   46篇
石油天然气   35篇
武器工业   11篇
无线电   4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1篇
冶金工业   32篇
自动化技术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为了满足智能水电厂自动化系统中庞大的信息量和数据交互业务的需求,提出了基于IEC 61970标准的数据交互平台解决方案。参照公共信息模型(CIM)建模思想建立智能水电厂CIM模型,根据业务的需求改进组件接口规范(CIS)接口。最后,阐述了数据交互平台与外部系统的通信。  相似文献   
102.
围绕智能水电厂的体系结构,提出从水电厂的一体化软硬件基础平台、统一的现地测控总线技术、智能化的决策支持技术等方面开展智能化建设工作.从厂站级和流域水电调度2个方面介绍了水电厂的智能化改造的方向以及智能化改造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03.
刘志远  李永红  徐磊  朱江 《化工进展》2018,37(12):4606-4615
油砂沥青超临界水热改质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工艺,具有原料转化率高,体系结焦量少,脱硫、脱硝、脱重金属效果明显等优点;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该过程的机理及相态变化情况仍无法进行准确的描述,尤其是对超临界水在体系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本文总结了油砂沥青超临界水热改质技术的机理,重点分析了超临界水在体系中的作用,简述了供氢剂和催化剂的研究情况,同时从相行为方面提出了提高体系改质效果的方法。分析表明超临界水在体系中的供氢效果并不显著,而更多的是以催化剂的作用存在。固体催化剂在该体系中的应用存在诸多缺陷,供氢剂的开发将成为油砂沥青超临界水热改质技术的发展方向,且供氢剂和自由基引发剂的应用将极大缓和工艺条件、降低设备要求,有利于促进该工艺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104.
为了分析高压旋喷桩加固后的软土地基沉降规律, 以天津滨海地区某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为例, 基于两相多孔介质弹塑性本构模型对高压旋喷桩加固处理的软土地基沉降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软基加固前地表沉降形式呈“锅底”型, 与实际观测情况相符, 沉降量随时间呈对数函数增长;高压旋喷桩加固软基效果明显, 可以有效减少软基地区的地表沉降;加固处理后的地面实际监测得到的沉降量小于数值模拟所得预测值, 加固效果良好, 高压旋喷桩可作为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内径为206 mm的有机玻璃塔,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以空气和水为介质,对一种新型的反应液渗流式催化蒸馏元件进体力学实验研究,并研究了气相流通截面分率和固体催化剂在元件内装填高度对流体力学参数的影响;利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实验数据得到了床层压降、动持液量及泛点气速的预测关联式,各关联式误差均在±4.5%以内,可作为工业设计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6.
赵文雅  李永红  刘小娇  张冉冉 《化工进展》2016,35(12):3898-3906
为了解决柴油车尾气中的NOx污染环境的问题,分别用离子交换法(IE)、湿浸渍法(IWI)和固态离子交换法(SSIE)制备了3种Fe/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考察了其对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NH3-SCR)的催化性能,并运用XRD、BET、FTIR、UV-Vis DRS,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Fe改性Cu-SSZ-13后,催化剂有很好的抗高空速性能、较宽的温度窗口、很好的水热稳定性和更好的高温还原能力。制备方法对Fe/Cu-SSZ-13的脱硝活性影响不同,在150~400℃温度范围时,3种催化剂的SCR活性顺序为:Fe(5.5%)-IE >Fe(5.4%)-SSIE >Fe(5.5%)-IWI;然而高于400℃时,SCR活性顺序为:Fe(5.5%)-IE >Fe(5.5%)-IWI >Fe(5.4%)-SSIE。表征结果显示,3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比较,离子交换法制备的Fe含量为5.5%的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水热稳定性、最大的比表面积以及最好的催化活性,其在175~500℃内NO的转化率达到90%以上,因此Fe(5.5%)-IE是首选的NH3-SCR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7.
以对二溴苯、甲基丁炔醇为原料,PdCl2(PPh3)2和CuI为催化剂,四氢呋喃/三乙胺做混合溶剂,60℃反应6 h得到偶合中间体,并在NaOH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得到对二乙炔基苯.分别用1HNMR、气相色谱(GC)、熔点仪对其结构和纯度进行表征.最终产物为白色晶状对二乙炔基苯,总产率为92.6%,纯度>99.9%.  相似文献   
108.
研究了不同配比下,2种型号的聚阴离子纤维素(PAC)与2种型号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复配水溶液的性质。结果表明,复配后溶液粘度表现出了协同增效作用。经过红外与紫外分析,以及PAC、黄原胶复配产生相反现象的比较分析,证明这种协同增效作用是由于在溶液中PAC与HPMC分子间形成氢键缔合的缘故。  相似文献   
109.
[方法]以单取代苯磺酰脲除草剂为基础,在分子中以吡啶环代替苯环设计合成了15个新的吡啶磺酰脲化合物,所有合成的化合物经核磁、元素分析确证,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论]剂量为300 g a.i./hm2时,大部分化合物对被测4种杂草的抑制活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0.
系统地介绍了梯级流域水调自动化系统平台的设计目标和平台结构,并从数据整合、应用组件整合及后台集中管理等方面阐述了系统平台的实现。该系统平台采用了面向服务的软件构架,通过减少业务间的耦合关系,实现应用组件整合;通过数据服务中间件,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屏蔽了各系统数据存储之间的差异,实现数据资源整合;通过提供Web界面对系统后台运行程序进行集中监视和配置,实现后台程序的集中维护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