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篇 |
综合类 | 3篇 |
化学工业 | 7篇 |
金属工艺 | 7篇 |
机械仪表 | 6篇 |
建筑科学 | 6篇 |
矿业工程 | 4篇 |
轻工业 | 9篇 |
水利工程 | 3篇 |
石油天然气 | 2篇 |
无线电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篇 |
冶金工业 | 24篇 |
自动化技术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以钛酸四异丙酯(TTIP)及醋酸钡为前驱体,采用超声喷雾热分解法制备了钛酸钡超细粉体。在分析了BaTiO3粉体喷雾合成机理的基础上,考察了反应温度、前驱体溶液浓度、溶液流量和载气流量等工艺参数对粉体粒度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前驱体溶液浓度、溶液流量及载气流量与产物颗粒的粒度及分布、球形度、纯度以及结晶度等密切相关;当反应温度为900℃、前驱体溶液浓度为0.1mol/L、溶液流量为2ml/min、载气流量为2 L/min时,得到的BaTiO3粉体平均粒径为2.4μm,粒度分布较均匀、结晶度高、球形度好、空心破壳少。 相似文献
63.
采用高酸浸出———铁粉还原浸出———富集———除铁———还原萃取工艺从海绵铁中回收镓。酸浸条件为起始酸度180g/LH2SO4、最终pH0 2、温度80℃。中浸采用铁粉调节pH4 2,经过3次循环,镓浸出率92 6%。以10%P204+90%磺化煤油+1 5%YW-100为萃取剂,水相与有机相相比为5∶1,pH1 5,镓的萃取率为99%。用6mol/L分析纯盐酸作反萃剂,反萃级数为3级,经氨水沉淀得到产物镓的纯度为97%。 相似文献
64.
65.
66.
铅离子选择电极除直接用于测定铅外,还广泛地被用作指示电极电位滴定法测定硫酸根、草酸根、磷酸根等能与铅离子形成难溶盐的阴离子。关于用其间接测定其它金属离子,文献中未曾见到。本文将阐述用铅离子选择电极作指示电极测定锌镁钙等金属离子的方法。一、仪器和试剂pHS—2型酸度计(上海第二分析仪器厂)磁力搅拌器(上海南汇电讯器材厂)217型双接界饱和甘汞电极,外套管充饱和硝酸钾溶液。(江苏电分析仪器厂)铅离子选择电极:自制 Ag_2S—PbS 均相膜全固态铅离子选择电极。 相似文献
67.
硫化沉淀法分离ITO废靶浸出液中铟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铟锡复合氧化物(ITO, Indium and Tin Oxide)膜是铟的主要应用领域。在其制备工艺中, 产出大量的ITO废靶需回收处理。研究了硫化沉淀法分离ITO废靶硫酸浸出液中铟、锡的工艺。平衡计算证明了硫化沉淀分离铟、锡的可行性。试验研究了温度、酸度及反应时间对分离过程的影响, 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温度323 K,反应时间20 min,溶液起始酸度100 g H2SO4/L。在此条件下, 除锡率可达100%,铟在渣中的损失率仅为0.47%。 相似文献
68.
为了研究TEOS原位交联加固对土遗址水分运移行为的影响,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TEOS加固重塑土样与未加固重塑土样中水分运移行为与孔隙结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分析横向弛豫时间T2和孔隙谱峰面积发现:在水分运移过程中,重塑土样内部的水分以束缚水和自由水两种形态存在。吸水过程中,弛豫时间在0.01 ms~1.00 ms区间内的小孔先吸束缚水,而后10 ms~100 ms区间内大孔吸自由水;脱水时先脱大孔中的自由水后脱小孔中的束缚水。随着水分运移循环次数的增加,未加固重塑土样内部孔隙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大孔比例减小,小孔比例增大;而加固重塑土样内部孔隙结构保持稳定。这表明TEOS对土遗址土壤团粒起固定化作用,避免了土壤团粒因受水分溶胀、干缩作用而导致自身孔隙结构发生重组。 相似文献
69.
纸张酸度无损检测方法和对纸张耐久性的适宜酸度,是研究酸对档案、珍贵图书耐久性影响规律及其脱除方法这一课题,必须解决的两个问题。本文根据TAPPI T529标准,以带有Sb-Ag/AgCl复合平头电极的pH计进行了无损检测实验,其数据与ASTM D 788标准比较接近,基本上找到了档案纸张酸度无损检测的途径。本文以此方法对陕西省档案馆现藏的1847~1981年各种类型档案纸张进行了有代表性的检测,初步总结了纸张自然破损程度、保存年代,造纸方法与酸度之间的关系。本文测试了不同pH值的80g/m~2胶版纸的耐用性和加热时的耐折度、白度等主要耐久参数的衰减斜率,反映出比较适宜的酸度为pH 6.5~8.5。这与纸张破损程度及酸度之同的关系相吻合。 相似文献
70.
采用热力学平衡计算和验证性实验的方法, 研究乙酸根配位浸出硫酸铅的热力学问题。首先, 通过Pb(OH)2-H2O体系的热力学计算评价了Pb(OH)64-形成常数的合理性。结果表明, 考虑Pb(OH)64-存在时所得计算结果明显不符合Pb(OH)2两性化合物的性质, 因而不建议采用。然后, 计算并绘制了乙酸根配位浸出硫酸铅的热力学平衡图。结果表明, 在不同总乙酸根浓度下, pH值在6~9的范围对乙酸根浸出硫酸铅更有利, Pb(Ac)42-是该pH值区域中铅的主要物种; 并且, 总乙酸根浓度越高, 浸出液中, Pb(Ac)42-与游离Ac-的浓度比越高, 表明浸出硫酸铅的乙酸根利用率随之增大。此外, 根据电中性原则、质量守恒原则和同时平衡原理, 计算并绘制了不同HAc和NaAc比例的初始液浸出硫酸铅平衡后各溶解物种的lgc-[Na]/[Ac]T图, 表明总乙酸根一定时浸出液铅浓度随着初始液乙酸钠比例增加而增加, 验证性实验结果与热力学计算结果趋势上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