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24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小批量生产确定实际可行的超长下料件几何尺寸控制,保证后续大批量生产的工件质量符合图纸、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72.
掺杂钆镓石榴石(SGGG)晶体是一种性能优越的YIG液相外延片材料,解决SGGG基片内部均一性问题对生长合格的YIG外延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固相法合成多晶料技术,考察了碳酸钙、碳酸镁、草酸钆等盐类化合物高温下反应生成SGGG多晶料规律,查明了掺杂元素、长晶温场对SGGG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碳酸钙、碳酸镁、草酸钆等盐类化合物有助于提高SGGG多晶料合成品质,弧顶式长晶温场生长的SGGG晶体内部质量良好,且所得切片晶胞参数满足YIG外延片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73.
馆藏的早期黑白底片霉变严重,已对底片构成严重危害。为了有效治理霉变,通过对霉菌进行的分离、鉴定,分析了霉变产生的原因。并采用环境扫描电镜研究了霉菌对黑白底片影像的影响,通过模拟实验对其霉变前后的物理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霉变后,底片的抗张强度、耐折度明显降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防止霉菌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汪苏省建筑业现状调查,分析其人才现状,建立预测模型,并时“十一五”期间的人才总量进行预测.最后对预测鲒果进行结构性分析。  相似文献   
75.
《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编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于2010年6月1日颁布实施的《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简称《标准》)的主要内容、编制原则、适用范围及特点等,并对标准编制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6.
为实现湿法炼锌窑渣磁选铁精矿(以下简称窑渣铁精矿)中银、铜、铁等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提出一种基于盐酸浸出的新工艺,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开展研究。在本研究中介绍新工艺研究的理论部分——浸出热力学分析。物相分析表明:窑渣铁精矿中主要含铁物相为Fe、FeO、FeS、Fe2O3、Fe3O4和FeSiO3。计算绘制了Fe-Cl-H2O系φ—pH优势区图以及FeS、FeO、FeSiO3-H2O系和FeS、FeO、FeSiO3-Cl-H2O系的lg c—pH图,分析窑渣铁精矿盐酸浸出的热力学可行性。结果表明:各含铁物相在盐酸浸出中均能溶解,[Cl]T越高,其溶解度就越大,由于不同阴离子在体系中溶解性质的差异,因此,Cl影响FeO、FeS和FeSiO3溶解的pH范围不同,分别为4.2~10.8、0.4~10.8和0~10.8。  相似文献   
77.
以FeO-Fe_2O_3-SiO_2-CaO-ZnO-PbO渣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计算温度、Fe/SiO_2(质量比)、CaO/SiO_2(质量比)、ZnO含量及PbO含量等因素对炉渣熔化温度及液相生成区的影响。热力学分析表明,随着Fe/SiO_2的增大,炉渣熔化温度减小,随着CaO/SiO_2的提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炉渣中ZnO含量在10%~18%变化时,炉渣的熔化温度变化较大。随着ZnO含量的增加,炉渣的液相区有所减小,当渣中ZnO含量低于12%时,可保证还原熔炼的顺利进行。验证试验表明,在熔炼温度1 200~1 250℃、CaO/SiO_2=0.5、Fe/SiO_2=0.9、ZnO含量12%的条件下,采用侧吹还原熔炼处理液态高铅渣可顺利进行,熔炼过程金属直收率为85%,渣中铅含量为2.06%。  相似文献   
78.
研究不同温度下,并流和分步加料方式对葡萄糖还原法制备的氧化亚铜形貌及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并流加料制备氧化亚铜,其粒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分步加料方式与之相反.采用NaOH和C6H12O6溶液并流加料方式下,所得氧化亚铜为晶粒直径10~30 nm的规则球形颗粒,反应温度对形貌影响不大,且粒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分步加料方式下,50℃所得氧化亚铜颗粒形貌为类球形;随温度升高逐渐转变为立方堆积体,但颗粒粒度却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79.
采用XRD、SEM和XRF等表征方法研究In2O3、SnO2及其混合粉(In2O3与SnO2质量比为9:1)在N2、空气及O2气氛下于1 300~1 600℃烧结过程中的粉末分解质量损失、反应固溶、新相生成及孔洞形成等行为,以期为高密度铟锡氧化物(ITO)靶材制备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1300~1600℃高温烧结中,In2O3和SnO2均分解升华,SnO2较In2O3更易于分解,增大烧结气氛的氧分压,有利于抑制分解反应的发生;在O2气氛下,ITO粉在1 500℃开始显著分解产生质量损失;ITO粉在N2、空气和O2气氛中于1 300℃下烧结4 h,样品中均存在SnO2相;于1 400℃下烧结4 h,SnO2相消失,In4Sn3O12相出现;随着烧结温度的进一步升高,In4Sn3O12分解消失,其分解温度随烧结气氛氧分压增大而提高;在O2气氛下烧结,所得ITO粉晶格常数最低,且较为稳定,颗粒收缩较均匀,有利于高密度ITO靶材制备。  相似文献   
80.
研究了铟锡复合氧化物(ITO)废靶回收工艺中的浸出过程,确定了最佳浸出工艺条件:温度363K;浸出后液酸度100g/L H2S04;浸出时间120 min;液固比8~12;ITO废靶粉粒度≤75μm.在此条件下,铟的浸出率大于99.5%,锡的浸出率为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