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44篇 |
免费 | 332篇 |
国内免费 | 26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99篇 |
综合类 | 329篇 |
化学工业 | 888篇 |
金属工艺 | 289篇 |
机械仪表 | 378篇 |
建筑科学 | 449篇 |
矿业工程 | 474篇 |
能源动力 | 134篇 |
轻工业 | 444篇 |
水利工程 | 293篇 |
石油天然气 | 215篇 |
武器工业 | 81篇 |
无线电 | 48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17篇 |
冶金工业 | 219篇 |
原子能技术 | 42篇 |
自动化技术 | 5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15篇 |
2022年 | 166篇 |
2021年 | 144篇 |
2020年 | 103篇 |
2019年 | 136篇 |
2018年 | 135篇 |
2017年 | 85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108篇 |
2014年 | 203篇 |
2013年 | 177篇 |
2012年 | 270篇 |
2011年 | 228篇 |
2010年 | 254篇 |
2009年 | 224篇 |
2008年 | 234篇 |
2007年 | 203篇 |
2006年 | 192篇 |
2005年 | 211篇 |
2004年 | 193篇 |
2003年 | 175篇 |
2002年 | 178篇 |
2001年 | 145篇 |
2000年 | 149篇 |
1999年 | 142篇 |
1998年 | 106篇 |
1997年 | 138篇 |
1996年 | 114篇 |
1995年 | 152篇 |
1994年 | 171篇 |
1993年 | 103篇 |
1992年 | 130篇 |
1991年 | 109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96篇 |
1988年 | 94篇 |
1987年 | 109篇 |
1986年 | 68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45篇 |
1983年 | 41篇 |
1982年 | 40篇 |
1981年 | 26篇 |
1980年 | 20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9篇 |
1965年 | 5篇 |
1958年 | 4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系列硫酸负载催化剂Pt/SO_(4)^(2-)-(ZrO_(2)-Al_(2)O_(3)),利用X射线衍射仪、物理吸附仪、红外光谱仪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上对其催化异丁烷正构化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硫酸单层分散于载体表面,硫酸负载不利于四方晶相ZrO_(2)长大;随着硫酸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介孔结构的有序性增强且孔径减小,孔径最小降为3.41 nm,孔容可提高至0.091 cm^(3)/g,比表面积增至100 m^(2)/g以上;在反应温度为250℃的条件下,硫酸负载量为15%时,异丁烷转化率高达41.74%;硫酸负载量为2%时,正丁烷选择性最高为93.91%。 相似文献
52.
微生物白云岩形成机制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微生物白云岩沉淀作用机制的研究拓宽了沉积学中"白云岩问题"研究的视角。硫酸盐还原反应、产甲烷作用、有机分子水解等一系列可促进沉淀白云石的微生物代谢机制的发现,延伸了微生物白云石(岩)形成模式;有关可溶解硫化物催化白云石沉淀的研究,不但强调了硫酸盐还原反应机制,也为重新认识硫酸盐还原反应促进白云石沉淀机理提供了新线索。在现代环境中,微生物席内的原生白云石沉淀的发现,将微生物过程引入地表环境原生白云石沉淀作用和机理的研究,可能为寻找地层记录中的微生物白云石提供了更多有益的工作手段和思考途径。然而更加复杂的白云岩地层记录说明,运用微生物白云石去解释复杂的地质记录还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3.
介绍一种油罐内部采用可动式牺牲阳极进行阴极保护的方法,可避免现有技术中油罐排水后牺牲阳极因脱离水层而失去阴极保护的问题。可动式牺牲阳极贴近罐内底板安装,始终保持与被保护罐底板的最近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牺牲阳极表面消耗后,可在自重作用下沿固定柱向下移动,使油罐排水后也能在油罐残存水的作用下对罐底板的内表面起到阴极保护作用,使油罐在排水前或排水后以及应用若干年牺牲阳极大量消耗后仍能始终如一地处于良好保护状态。该阳极是针对油罐这种特定的阴极保护环境所设计,可使油罐内部阴极保护效果提升至少1倍以上。 相似文献
54.
55.
我们对用GSMBE技术生长的In0.63Ga0.37As/InP压应变单单量子阱样品进行了变温光致发光研究,In0.63Ga0.37As阱宽为1nm到11nm,温度变化范围为10K到300K,发现不同阱宽的压变变量子 激子跃迁能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与体In0.53Ga0.47As材料相似,温度系数与阱宽无关,对1nm的阱,我们观察到其光致发光谱峰为双峰,经分析表明,双峰结构由量了阱界面起伏一个分子单 相似文献
5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体系分形特征与油气藏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分形理论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区的断裂体系进行研究,发现断裂的平面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对于断裂体系而言,分形维数越大,则断裂分布越不均匀,断裂越发育。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断裂的性质及走向与分形维数的关系。正断裂以NW向为主,自相似性强,其分维数(0.5623)大于NE向正断裂的分维数(0.5611)。逆断裂则以NE向断裂为主,自相似性强,其分维数(1.1356)大于NW向逆断裂的分维数(0.9880)。在有断裂发育的油气藏中,其分维数(1.9640)大于无断裂油气藏的分维数(1.7630)。而在有逆断裂发育的油气藏中,其分维数(1.9540)更是远远大于有正断裂油气藏的分维数(1.1460)。 相似文献
57.
主要研究了可靠性理论在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并依据可靠性理论对光纤通信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首先给出光纤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理论模型,通过对这个基本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得出的相关结论对光通信系统、设备的研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8.
用射频分子束外延技术研制出了室温迁移率为1035cm2/(V·s),二维电子气浓度为1.0×1013cm-2,77K迁移率为2653cm2/(V·s),二维电子气浓度为9.6×1012cm-2的AlGa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材料.用此材料研制的器件(栅长为1μm,栅宽为80μm,源-漏间距为4μm)的室温非本征跨导为186mS/mm,最大漏极饱和电流密度为925mA/mm,特征频率为18.8GHz. 相似文献
59.
用射频分子束外延技术研制出了室温迁移率为10 35 cm2 /(V·s) ,二维电子气浓度为1.0×10 1 3cm- 2 ,77K迁移率为2 6 5 3cm2 /(V·s) ,二维电子气浓度为9.6×10 1 2 cm- 2 的Al Ga N/Ga 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材料.用此材料研制的器件(栅长为1μm,栅宽为80μm,源-漏间距为4μm )的室温非本征跨导为186 m S/m m,最大漏极饱和电流密度为92 5 m A/m m,特征频率为18.8GHz.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