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壳聚糖/聚乙烯醇水凝胶的硬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壳聚糖/聚乙烯醇水凝胶的制备方法,研究了聚乙烯醇与壳聚糖质量比、溶剂醋酸溶液体积、交联剂戊二醛浓度等对水凝胶硬度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当聚乙烯醇与壳聚糖质量比为6、溶剂醋酸体积为80mL、交联剂戊二醛浓度为0.426mol/L时,凝胶硬度为132.643kPa.凝胶硬度随着聚乙烯醇与壳聚糖质量比和交联剂戊二醛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溶剂醋酸溶液体积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凝胶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壳聚糖/聚乙烯醇凝胶硬度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PVA-124与壳聚糖制备的凝胶硬度最大. 相似文献
24.
聚醚-壳聚糖水凝胶溶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壳聚糖和聚醚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在醋酸溶液中合成了聚醚-壳聚糖水凝胶.研究了凝胶温度、聚醚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交联剂浓度等对半互穿网络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45℃,聚醚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0.4,戊二醛浓度为0.05 mol/L,其凝胶溶胀度最大.聚醚-壳聚糖凝胶是pH敏感性水凝胶. 相似文献
25.
在个性化的人脸吸引力的研究中,由于特征缺失和对于大众审美的影响因素考虑不足,导致预测个人偏好无法到达很高的预测精度。为了提高预测精度,提出了一个基于特征级和决策级信息融合的个性化人脸吸引力预测框架。首先,将代表不同人脸美丽特征的客观特性融合到一起,利用特征选择算法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人脸吸引力特征,并利用不同的信息融合策略将人脸局部、全局特征融合起来;然后,将传统的人脸特征与通过深度网络自动提取的特征融合起来。同时,提出多种融合策略进行对比,将代表着大众审美偏好的评分信息与代表个人偏好的个性化评分信息进行决策级融合,最终实现个性化的人脸吸引力预测评分。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针对个性化人脸吸引力评价研究的算法,所提的多层次融合方法在预测精度方面有显著的提升,能够达到Pearson相关系数0.9以上。该方法可用于个性化推荐、人脸美化等领域。 相似文献
26.
27.
28.
为精确实时测量机械搅拌驱动下三维空间多相混合效果,提出了一种三维空间的混合效果精确测量方法,通过类比势能的概念,计算总体平均质量度量Q来表征混合效果,以克服颗粒重叠二维点集伪均匀性度量的片面性。对三维空间混合效果精确测量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计算了总体平均质量度量Q,用以表征颗粒分布的均匀性;分析了电机转速与红色小球相对运动速度均值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转速和变频对示踪颗粒相对运动速度变化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对二维与三维混合均匀性进行了比较,二维的混合均匀度测量方法计算结果明显不够精准,存在较大偏差,比三维的平均偏差高75%,三维空间混合均匀度测量方法计算结果更能反映出真实的混合效果;比较了中心化偏差(CD)和可卷偏差(WD)两种常用的混合均匀性测量方法,CD和WD方法对混合均匀性的表征均存在失效的情况,进一步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29.
受海水阻隔及安全环保因素限制,海上油田弃井面临井下管柱打捞、井筒封堵、井口切割等多方面难题.通过对渤海油田已弃井数据的分析,梳理总结了渤海油田油气井弃置过程中的井下管柱打捞技术、环空带压治理技术、隔水套管泥面以下部分的切割及处理技术.目前油田开发中采用单筒双井、多分支井新技术,可能形成未来弃井作业的瓶颈问题.油气田开发... 相似文献
30.
不同于陆地油田,海上油田多采用大井距、大段合采方式开发。进入开发中后期,油田含水上升快、注采关系不明确、产量快速下降,海上测试资料偏少导致常规研究手段难以快速选择堵水目标井和目标层,无法直接套用陆地开发调整经验,大段合采堵水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油田高含水期流体参数、储层物性及注采参数对油田产量影响,经数值模拟结合实际数据分析验证各参数对于产量的影响权重,并进行排序,将含水率、产油量、井底流压三个生产指标为堵水选井选层主控因素,建立了一套高含水期大段合采油田找水堵水评价方法。通过渤海Q油田大段合采堵水实践,先导试验井对1井沙二段Ⅰ、Ⅲ油组卡水后,大大降低了大段合采层间干扰,油井产量增加14倍。渤海大段合采老油田开发后期高含水治理调整实践表明,灰色关联法可有效识别出水层位,有助于调剖堵水作业实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