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6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为对特定对象的个性化审美偏好进行预测,将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相结合,提出融合共识性与主观性偏好信息的个性化人脸吸引力评估方法。从数据集中收集群体评分形成共识性信息,构建个人评分预测模型以反映主观性信息。结合这2种信息并发挥共识性信息的普遍性优势以及主观性信息的独特性,从而构建个性化人脸吸引力预测模型。在公开的SCUT-FBP和FaceScrub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Pearson相关系数高达0.90,残差值低至0.25。  相似文献   
22.
壳聚糖/聚乙烯醇水凝胶的硬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壳聚糖/聚乙烯醇水凝胶的制备方法,研究了聚乙烯醇与壳聚糖质量比、溶剂醋酸溶液体积、交联剂戊二醛浓度等对水凝胶硬度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当聚乙烯醇与壳聚糖质量比为6、溶剂醋酸体积为80mL、交联剂戊二醛浓度为0.426mol/L时,凝胶硬度为132.643kPa.凝胶硬度随着聚乙烯醇与壳聚糖质量比和交联剂戊二醛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溶剂醋酸溶液体积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凝胶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壳聚糖/聚乙烯醇凝胶硬度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PVA-124与壳聚糖制备的凝胶硬度最大.  相似文献   
23.
24.
聚醚-壳聚糖水凝胶溶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壳聚糖和聚醚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在醋酸溶液中合成了聚醚-壳聚糖水凝胶.研究了凝胶温度、聚醚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交联剂浓度等对半互穿网络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45℃,聚醚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0.4,戊二醛浓度为0.05 mol/L,其凝胶溶胀度最大.聚醚-壳聚糖凝胶是pH敏感性水凝胶.  相似文献   
25.
李金蔓  汪剑鸣  金光浩 《计算机应用》2018,38(12):3607-3611
在个性化的人脸吸引力的研究中,由于特征缺失和对于大众审美的影响因素考虑不足,导致预测个人偏好无法到达很高的预测精度。为了提高预测精度,提出了一个基于特征级和决策级信息融合的个性化人脸吸引力预测框架。首先,将代表不同人脸美丽特征的客观特性融合到一起,利用特征选择算法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人脸吸引力特征,并利用不同的信息融合策略将人脸局部、全局特征融合起来;然后,将传统的人脸特征与通过深度网络自动提取的特征融合起来。同时,提出多种融合策略进行对比,将代表着大众审美偏好的评分信息与代表个人偏好的个性化评分信息进行决策级融合,最终实现个性化的人脸吸引力预测评分。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针对个性化人脸吸引力评价研究的算法,所提的多层次融合方法在预测精度方面有显著的提升,能够达到Pearson相关系数0.9以上。该方法可用于个性化推荐、人脸美化等领域。  相似文献   
26.
目前套管下深设计主要考虑关井压力,但实际压井过程中,循环排气时的环空压力峰值高于关井时的环空压力。为保证溢流井控全过程不压漏地层以及减少地层压力不确定性对井控风险的影响,通过计算循环压井将溢流物循环排出井筒过程中环空压力变化,计算出环空压力峰值,建立其随溢流强度变化的图版,并提出根据溢流环空压力峰值对比地层破裂压力确定套管下入深度的方法。结合油田实例计算证明:该方法能够明确套管下深可应对的井涌强度,使地层压力不确定性可控,实现了套管下深精细设计。  相似文献   
27.
分析海洋工程结构再利用现状,对比已有方式的优劣并结合海洋石油企业需求提出利用海洋平台建设海上物流中转站、海上储气库、海上实验室等,分析制约停产平台再利用的内部因素,如井口拆除和油气上窜通道封堵;外部因素,如法律、法规的解读和相关部门审批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尽管存在诸多制约且距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但良好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28.
为精确实时测量机械搅拌驱动下三维空间多相混合效果,提出了一种三维空间的混合效果精确测量方法,通过类比势能的概念,计算总体平均质量度量Q来表征混合效果,以克服颗粒重叠二维点集伪均匀性度量的片面性。对三维空间混合效果精确测量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计算了总体平均质量度量Q,用以表征颗粒分布的均匀性;分析了电机转速与红色小球相对运动速度均值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转速和变频对示踪颗粒相对运动速度变化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对二维与三维混合均匀性进行了比较,二维的混合均匀度测量方法计算结果明显不够精准,存在较大偏差,比三维的平均偏差高75%,三维空间混合均匀度测量方法计算结果更能反映出真实的混合效果;比较了中心化偏差(CD)和可卷偏差(WD)两种常用的混合均匀性测量方法,CD和WD方法对混合均匀性的表征均存在失效的情况,进一步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29.
受海水阻隔及安全环保因素限制,海上油田弃井面临井下管柱打捞、井筒封堵、井口切割等多方面难题.通过对渤海油田已弃井数据的分析,梳理总结了渤海油田油气井弃置过程中的井下管柱打捞技术、环空带压治理技术、隔水套管泥面以下部分的切割及处理技术.目前油田开发中采用单筒双井、多分支井新技术,可能形成未来弃井作业的瓶颈问题.油气田开发...  相似文献   
30.
不同于陆地油田,海上油田多采用大井距、大段合采方式开发。进入开发中后期,油田含水上升快、注采关系不明确、产量快速下降,海上测试资料偏少导致常规研究手段难以快速选择堵水目标井和目标层,无法直接套用陆地开发调整经验,大段合采堵水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油田高含水期流体参数、储层物性及注采参数对油田产量影响,经数值模拟结合实际数据分析验证各参数对于产量的影响权重,并进行排序,将含水率、产油量、井底流压三个生产指标为堵水选井选层主控因素,建立了一套高含水期大段合采油田找水堵水评价方法。通过渤海Q油田大段合采堵水实践,先导试验井对1井沙二段Ⅰ、Ⅲ油组卡水后,大大降低了大段合采层间干扰,油井产量增加14倍。渤海大段合采老油田开发后期高含水治理调整实践表明,灰色关联法可有效识别出水层位,有助于调剖堵水作业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