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4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9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根据DC/DC变换器的基本原理,基于VISSIM建立了BUCK变换器的仿真模型,采用双滑模面控制方法,内环滑模面用于电流控制环,外环滑模面用于电压控制环,并将仿真结果与PI控制方式相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了滑模控制的优越性,为研究BUCK变换器的滑模控制提供了新方法,也为进一步研究其它DC/DC变换器的滑模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2.
为了提高预测精度,提出了灰色可变加权系数的组合预测模型。以组合预测模型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为优化为准则,建立最优的非负可变加权系数的组合预测模型,计算不同时刻单项预测模型的最优加权系数。利用灰色GM(1,1)模型对可变加权系数进行预测,进而得到组合预测结果。算例表明,灰色可变加权系数组合预测模型综合利用了各个单项预测模型的重要预测信息,预测误差远小于各单个模型的预测误差,精度更高,模型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23.
杨国超  陈涛 《矿冶工程》2021,41(4):93-95
对某企业碱性含铊重金属废水进行了电絮凝法实验研究,考察了废水中锰离子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值、通电时间、电流密度等参数对锰、铊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絮凝法能够深度去除废水中锰和铊; 在pH=10.0、通电时间10 min,极板间距1 cm、电流密度6.25 mA/cm2的最优条件下,锰和铊去除率分别为98.86%和95.21%,处理后废水水质达到GB31573-2015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开发一种具有单面疏水性能的聚乙烯醇薄膜材料作为包装材料。方法 将质量分数为12%、醇解度为88%的PVA溶液与质量分数为5%的纳米SiO2溶液按体积比为1∶1混合并加热搅拌,通过流延干燥的方式制备PVA-SiO2薄膜。然后分别用体积分数为2.5%,5%,7.5%的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FAS)-乙醇溶液以浸泡方式修饰薄膜的其中一面,并通过溶解性测试、接触角测试、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测试(ATR-FTIR)等方法表征改性结果。结果 结果表明薄膜单面疏水性得到改善,改性后的薄膜在水中的溶解时间增加,且接触角均在120°以上,表明FAS起到了降低表面能的作用;FE-SEM结果显示,Si元素含量对薄膜的疏水性能有着重要影响;ATR-FTIR显示,FAS改性成功将氟原子引入到薄膜表面,且增加了硅原子的数量。其中用质量分数为5%的FAS-乙醇溶液修饰后的薄膜疏水性最好,接触角达到了126.21°。结论 与未改性薄膜相比,经FAS单面疏水改性的PVA-SiO2薄膜疏水性能得到大大提高,拓宽了PVA薄膜材料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5.
综述了铊污染的危害及主要来源,总结了铊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工艺,并分析了铊污染治理的发展方向。采用合成的除铊药剂,进行了含铊废水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除铊药剂ME-3投加量为200 g/t,反应时间5 min时,废水中铊含量为3.27μg/L,去除率可达99.93%,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6.
5000 t/d钨铋选矿废水处理工业分流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自制的氧化药剂ME22作为氧化剂,采用“ME22氧化+PAM混凝+调酸”工艺开展了5 000 t/d钨铋选矿废水处理工业分流试验,研究了氧化剂ME22投加量对COD去除效果及药剂成本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剂ME22投加量0.76 kg/m3,氧化45 min后,再投加0.20%(体积分数)质量浓度为1.00 g/L的聚丙烯酰胺絮凝15 min,处理后废水COD去除率达到65.7%,COD含量由118 mg/L降至40.6 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吨水处理药剂成本较现有工艺降低20.0%。  相似文献   
27.
柳编家具是典型的绿色家居产品,也是顺应大众心理需求、具有发展前景的家具品种。本文主要基于山东临沭柳编家具行业的生产现状,对柳编家具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梳理。笔者认为在现今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柳编家具应在文化内涵研究的基础上,在柳条原材料的宏观微观基础性能、造型结构的创新设计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通过本文的研究,期待为柳编家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究纸木蜂窝板的压溃模式和单个蜂窝单元的变形失效模式,为纸木蜂窝板内部失效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通过有限元仿真模拟,分析面外静态压缩得到变形云图、应力–应变云图和应力–应变曲线。结果 纸木蜂窝板的受压过程分为4个阶段,应力集中分布在蜂窝芯层,最外侧的蜂窝最早出现变形且变形较大,随后中间区域的蜂窝逐步变形增大。蜂窝芯层在受压时存在至多1个应力峰,蜂窝壁弯曲折叠了1~2次,产生了1~2个塑性铰,并在此过程中吸收能量。结论 纸木蜂窝板的压溃失效趋势为由外侧蜂窝向内部蜂窝,由单层壁向双层壁,由最弱的压溃点向其余位置。  相似文献   
29.
摇臂铸件在生产中极易出现缩孔、缩松缺陷。通过ProCAST有限元软件对摇臂铸件凝固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缺陷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设计、优化铸造工艺参数并再进行数值模拟。按照模拟工艺参数进行了生产验证。结果表明,对按照优化后的铸造工艺生产的铸件进行X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铸件符合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阻燃处理对瓦楞纸板阻燃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方法以磷酸胍、纳米二氧化硅、NH_4Cl改性4A分子筛、甲基纤维素、Cu(NO_3)_2改性4A分子筛共混制备无机无卤复合阻燃剂,利用超声波浸渍的方法制备阻燃型瓦楞纸板,根据国标对瓦楞纸板的主要物理性能进行测量,采用垂直燃烧实验和极限氧指数(LOI)测试瓦楞纸板的阻燃效果,采用热重分析(TG)、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能谱仪(ED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阻燃前后瓦楞纸热稳定性、残炭率、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剂含量以及化学官能团的变化。结果经阻燃处理后,瓦楞纸板的吸水性、边压强度和耐破度分别提高了33.3%,53.7%,14.5%,剥离强度下降了4.5%;阻燃瓦楞纸板的炭化长度为20.3 mm,达到了GB/T 14656—2009中的阻燃纸板技术性能指标,氧指数达到28%(比对照样提高了47.4%);TG分析显示阻燃瓦楞纸板的成炭率提高了111.09%;FE-SEM、EDS和FTIR分析结果显示,阻燃瓦楞纸板的纤维表面存在微米级粒子,这些粒子中的元素除C和O外,还有N,P,Cu等阻燃剂成分。结论复合阻燃剂的施加可提高瓦楞纸板的阻燃性能和物理强度,阻燃剂的覆盖和燃烧时热分解产生的气体均对抑制燃烧起到了重要的凝固相阻燃和气相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