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72篇 |
免费 | 112篇 |
国内免费 | 14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10篇 |
综合类 | 131篇 |
化学工业 | 312篇 |
金属工艺 | 189篇 |
机械仪表 | 120篇 |
建筑科学 | 223篇 |
矿业工程 | 142篇 |
能源动力 | 27篇 |
轻工业 | 204篇 |
水利工程 | 57篇 |
石油天然气 | 120篇 |
武器工业 | 27篇 |
无线电 | 12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75篇 |
冶金工业 | 125篇 |
原子能技术 | 25篇 |
自动化技术 | 2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91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105篇 |
2013年 | 83篇 |
2012年 | 90篇 |
2011年 | 102篇 |
2010年 | 93篇 |
2009年 | 107篇 |
2008年 | 105篇 |
2007年 | 114篇 |
2006年 | 93篇 |
2005年 | 91篇 |
2004年 | 76篇 |
2003年 | 76篇 |
2002年 | 77篇 |
2001年 | 67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3篇 |
196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采用骨炭作吸附剂,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试验,研究了其对饮用水中砷的脱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骨炭反复吸附一解吸一再生一再吸附后性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骨炭能够高效除砷.骨炭吸附砷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吸附柱的饱和吸附容量为4.688 mg/g,饮用水出水砷浓度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饮用水标准(As<0.01 mg/L),说明骨炭除砷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2.
83.
针对大型复杂结构模型修正中待识别参数过多、修正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振动测试的约束子结构模型修正方法。首先,利用子结构部分的振动测试响应构造约束子结构,从而将子结构从整体结构中隔离出来,形成独立简单的结构,有效地隔绝整体结构对子结构的影响。然后,基于构造的约束子结构响应数据,直接对待修正的目标子结构进行模型修正。最后,以一个T形钢管焊接结构和某发射台骨架为例,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减少待识别参数,简化修正过程,而且修正效率及精度也较高,为大型复杂结构的模型修正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4.
镁基复合材料微区力学状态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弹性变形范围内,在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颗粒增强Mg基复合材料(PRMMCs)中,颗粒的分布形态对材料微区力学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持颗粒长径比(2:1)和颗粒间距(d)不变的情况下,随着θ的变化,不存在颗粒断裂的危险,材料的主要失效方式为界面脱离和基体开裂。增强体相对夹角θ=15o时的结果优于其它情况,这更有利于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85.
粉末冶金法制备SiC晶须增强MB15镁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SiC晶须增强镁基复合材料(SiCW/MB15)试样。通过检测基体显微硬度探讨了SiCW对镁合金时效规律的影响,并借助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拉伸试验,研究了混粉方式对复合材料室温力学性能、SiCW分布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MB15及其复合材料的时效硬化曲线上均存在双峰现象;SiCW的加入既提高了MB5的硬度,又加快了其时效速度:混粉方式对晶须分布及SiCW/MB15复合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6.
石灰中和-生物净化处理含铍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以城市生活污水厂剩余污泥为主体的生物净化剂,探讨了石灰中和-生物净化处理含铍废水的新工艺,研究了石灰中和沉降及生物净化过程。结果表明:中和过程的pH值为8~10,可将水中的铍含量降低到100μg/L左右;铍的生物净化最优的pH值为7~10,温度为30℃左右,增大生物净化剂用量有利于铍的处理。采用净化柱连续实验,中和水中铍浓度可降至5μ/L,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净化柱中每克生物净化剂能够处理814.71μg铍。 相似文献
87.
改性活性污泥处理含铬废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经过特定驯化使好氧污泥成为硫酸盐还原菌优势生长的厌氧活性污泥,并用改性活性污泥体系处理含铬废水,研究了进水六价铬浓度、硫酸根浓度、化学需氧量(COD)浓度、水力滞留时间和多种重金属共存等因素对体系处理含铬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硫酸根浓度为1 g/L、铬(Ⅵ)浓度为20 mg/L、COD浓度为2 g/L、水力滞留时间为16 h时,改性体系能有效处理200 mg/L的六价铬废水,铬(Ⅵ)的去除率高达99.83%、硫酸根去除率也达到86.2%,出水中铬(Ⅵ)、硫酸根和COD浓度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进水中浓度低于20 mg/L的共存重金属离子不影响体系除铬(Ⅵ)达标排放,且体系对共存重金属离子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这为含铬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可行途径,同时为厌氧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污泥来源. 相似文献
88.
对准φ1219 mm×18.4 mm的X80管线钢进行全自动下向焊试验,采用双焊炬进行填充、盖面焊。对X80管线钢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影响区粗晶区以粗大的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BF)为主,BF板条间分布有少量的M-A组元,硬度较高;细晶区组织主要是多边形铁素体(PF)和少量贝氏体(B),两者分布较均匀,硬度较小。外层焊缝组织主要是晶内形核的针状铁素体(AF);内层焊缝组织中除了有AF和PF外,还有少量粗大的镐牙状侧板条(FSP)铁素体析出;中部焊缝组织与外层焊缝的相差不大,只是晶粒更细小,析出物数量更多。在-20℃时,热影响区平均冲击功为181 J,断口呈韧性断裂;焊缝区的平均冲击韧性为157 J,断口为韧脆混合断裂,焊缝中形成的镐牙状侧板条铁素体及氧化物夹杂降低了韧性。 相似文献
89.
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聚间苯二胺,并采用环氧氯丙烷及三乙烯四胺等多胺为原料,制备一类新型改性聚间苯二胺。研究溶剂等不同因素对合成反应及其硫酸根离子吸附的影响,并利用FTIR、TG及溶解性测试等进行结构性能表征。结果表明:与未改性聚间苯二胺相比,胺化改性后的聚间苯二胺吸附硫酸根离子的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在本研究吸附条件下,其吸附量达到了187.5 mg/g。胺化改性可以降低改性聚间苯二胺的溶剂溶解性,在40~250℃范围内,其热稳定性也有所提高。对聚间苯二胺合成改性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