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32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26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基于小波分析的高层建筑气动阻尼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小波分析应用到结构风工程领域,介绍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高层建筑气动阻尼评估方法,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单自由度高层建筑气弹模型的气动阻尼比识别,而且适用于多自由度高层建筑气弹模型的气动阻尼比识别.运用改进的随机减量技术(IRDT)对一多自由度高层建筑气弹模型风洞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顺、横风向顶部加速度的随机减最特征信号(RDS),然后对该特征信号进行连续的复Modet小波变换,最后计算得到该高层建筑顺、横风向侧向振动的一阶气动阻尼比,并且总结出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2.
本文提出了设置粘弹性阻尼器的钢结构高层建筑抗震抗风设计的实用方法。文中在导出了设置粘弹性阻尼器高层钢结构的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设置粘弹性阻尼器结构抗震设计反应谱的调整公式和抗风设计风振系数、脉动增大系数的调整公式。从而使设置粘弹性阻尼器钢结构高层建筑的抗震抗风设计可在我国《高层民阻建筑钢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文方法对设置粘弹性阻尼器的50层全钢缔构超高层建筑──首都规划大厦主楼的抗震抗风设计的结果表明:粘弹性阻尼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减振耗能构件,它有效地减小了结构构件的地震设计内力和结构横风向的风振加速度。对于设置粘弹性阻尼器的高层钢结构,本文提出的抗震抗风设计方法是一种对结构工程师应用十分方便的实用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3.
王磊  秦本东  梁枢果  邹良浩 《工程力学》2017,34(11):135-144
为了研究超高层建筑横风向气动刚度,进行了多自由度气弹模型试验,以直接测量模型在不同风速下的振动频率,用该频率相对于自振频率的改变量作为气动刚度的评估指标。分析了结构阻尼比、风场粗糙度、模型密度、折算风速、高宽比、涡振位移等因素对气动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共振临界风速附近,气动刚度造成风振频率改变量可达自振频率的10%;频率改变量随折算风速呈“V”字形变化,在折算风速小于8时,频率改变量通常为正,在共振临界风速附近频率改变量最大,折算风速大于12时,频率改变量保持稳定且略小于结构自振频率。由于涡振位移和气动刚度的相互作用,结构阻尼比越小、风场紊流度越小、模型高宽比越大、密度越小则频率改变量随风速变化的“V”字形越尖锐。最后提出了名义折算风速和实际折算风速的概念,并建立了气动刚度的简化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64.
为分析输电塔—线体系的风效应,设计并制作了输电塔—线体系完全气弹模型,通过风洞试验测试了不同风速和风向角下单塔沿高位移响应、导线线端张力作用下的绝缘子动应变,导线1/4、1/2和3/4跨位移响应以及挂线后输电塔沿高位移响应。结果表明,输电塔挂线与不挂线位移响应随风速递增,且塔顶位移变化显著;强风作用下导线发生明显的风偏振动;挂线后输电塔线体系振动呈非线性耦合特性。重现了输电塔在极限风荷载作用下的风毁现象,与实际破坏模式相符。可见通过对输电塔进行局部优化,可在增加少量构件的情况下,使倒塔极限风荷载得以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5.
基于高柔结构横风向共振响应的理论 ,本文给出了高烟囱横风向共振是否对结构起控制作用的判断依据 ,并提出了在结构设计中不能忽略发生高阶振型横向共振的可能性 ,同时结合工程算例加以应用和说明  相似文献   
66.
基于高频底座测力天平风洞试验数据得到了格构式塔架顺风向一阶振型广义荷载均方根系数和广义荷载谱解析模型,并从修正线性振型广义荷载谱的角度推导了一阶振型广义荷载谱修正方法和高阶振型广义荷载谱表达式,进而利用推导得到的广义荷载谱,计算了3种典型格构式塔架气弹模型的顶部加速度均方根响应,通过将计算结果和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数据对照,分析了振型修正对风振响应的影响和高阶振型、气动阻尼对风振响应的贡献,并得到了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67.
本文提出了矩形横截面高层建筑考虑顺风和横风效应的满足人舒适要求的二维抗风可靠性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8.
采用高频测力天平风洞试验技术得到的结构基底弯矩和扭矩进行结构风振响应分析时,只能考虑横向线性振型和扭转向常数型振型,忽略了结构高阶振型对结构响应的贡献。在分析高频测力天平风洞试验测试数据的基础上,以修正线性(常数型)振型广义荷载谱方法为依据,推导得到了结构横向和扭转向各阶振型广义荷载谱。同时,利用此各阶振型广义荷载谱进行了3种典型的格构式高耸结构气弹模型风振响应评估。通过比较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可知,当考虑振型修正、高阶振型和气动阻尼比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推导得到的高阶振型广义荷载谱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9.
超高层建筑风压特性的风洞试验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成果,风场特性的实测研究也常有报道,但将二者结合起来(即进行风压实测)的相关成果却相对匮乏,尤其是内陆良态风作用下的超高层建筑风压实测则更为少有。为此,在武汉国际证券大厦表面风压风洞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建筑表面风压的现场实测,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超高层建筑表面平均风压系数风洞试验结果和实测结果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尤其是迎风面平均风压系数风洞试验结果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均方根风压系数的实测结果比风洞试验结果明显偏大,且部分实测测点均方根风压系数的波动较大,风洞风速谱较实测风速谱的能量分布偏向于高频段,风洞风压谱较实测风压谱能量分布范围更宽,且高频段能量占优。  相似文献   
70.
通过长宽比3∶1的矩形截面高层建筑三维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采用激光位移计同时测量模型中心点的顺风向、横风向位移和角点的位移,并且运用多点同步扫描技术测量气弹模型表面风压,分析了结构偏心对三维风致均方根位移响应以及对气弹模型上的动力风荷载的影响规律,为刚心、质心不重合的矩形截面高层建筑的抗风初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