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
32.
33.
为了掌握双十字滑块摆线针轮减速器各关键零/部件在额定载荷作用下应力和变形的分布情况,分析了该类型减速器的结构组成与传动原理,并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其关键零/部件十字滑块机构、摆线针轮机构和偏心轴机构的接触应力、等效应力和等效变形。计算结果表明:十字滑块机构的接触应力最大,在设计、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应保证十字滑块、滚珠和输入/输出法兰两两之间为纯滚动,避免大的接触应力引起摩擦磨损,从而降低减速器的传动精度;十字滑块机构、摆线针轮机构和偏心轴机构的最大接触应力和最大等效应力均小于相应材料的强度,说明强度不是减速器零/部件设计、制造过程中主要考虑的问题;偏心轴机构的刚度最小,对减速器的传动精度影响较大,在设计、制造时,应合理选择材料和制造工艺,提高偏心轴机构的刚度,从而提高减速器的传动精度。 相似文献
34.
某石化公司1.5 Mt/a柴油加氢改质装置由于柴油含水的原因,严重制约着装置加工负荷的提升及成品柴油的出厂。为解决该问题,详细分析了导致产品柴油出现雾浊现象的原因,并设计增加了工业盐脱水及高效聚结脱水工艺流程。结果表明;经工业盐脱水工艺处理后柴油水质量分数降至58~311 μg/g,经高效聚结器脱水工艺处理后柴油水质量分数降至96.5~109 μg/g,两种脱水工艺的微量水脱除率分别达到了78 %和93 %以上,均达到了良好的脱水效果,聚结脱水工艺效果更好。针对柴油生产的季节特点,两种工艺组合使用,可保证装置产品柴油水含量及外观达标。 相似文献
35.
为了研究RV减速器在额定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应用ANSYS软件对RV-40E型减速器的主要传动机构——摆线针轮机构和偏心轴机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额定载荷作用下,摆线针轮机构与偏心轴机构的最大接触应力和最大等效应力均小于所用材料的强度极限。由于受力导致相配合的零件间产生间隙,会降低RV减速器的传动精度,因此在设计、制造RV减速器时需重点关注弹性变形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偏心轴的扭转变形较大,刚度较低,对RV减速器的传动精度影响较大,因此在设计、制造RV减速器时需选择合理的材料和工艺,提高偏心轴刚度,进而提高RV减速器的传动精度。 相似文献
36.
37.
介绍了发明电感储能式双点火加连续击穿点火技术的技术机理和技改措施,指出,该技术克服了现有点火技术点火覆盖角度小、点火能量低、不能重复击穿点火的工作缺陷,在汽油发动机上实现了长时间、大角度地连续击穿点火,才能提高汽油发动机热能利用效率。指出,该发明可成为汽油发动机实施最大提前角点火、恒定压缩比稀薄燃烧、全工况利用废气再循环系统等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8.
针对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1.2 Mt/a柴油加氢改质装置上周期运行过程中操作波动引起加氢改质催化剂失活的问题,对引起操作波动的原因及波动前后催化剂活性的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断定催化剂失活主要是由于反应条件波动及恢复过程中精制油氮含量超标所致。通过技术攻关,解决了新氢机、循环氢机运行过程中频繁发生的气阀异响及填料泄漏问题,将设备原因导致的操作波动数量由上周期5次降低为本周期1次。通过优化原料配比,解决了混合原料性质不稳定而造成催化剂床层温度波动问题。针对操作波动后的恢复阶段,提出采用低氮油置换、精制床层优先提温、低空速运行等措施,重新恢复了催化剂的活性,保证了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究急倾斜煤储层排采过程中储层物性动态变化特征,采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阜康西区块煤层气井进行历史拟合和井型优化,分析了急倾斜储层排采过程中上倾和下倾方向储层压力和含气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对比了不同井网和不同水平井布井方式的产能差异。结果表明:上倾方向储层压力下降速率大于下倾方向储层,导致上倾方向储层含气量较下倾方向降幅大,且产能贡献主要来自上倾方向;排采范围确定后,将煤层气井布置在储层上倾方向,有利于煤层气的开发;顺煤层水平井在相同的水平井眼长度条件下产能要大于穿煤层水平井。 相似文献
40.
扶余油层河道预测一直被高度重视,由于扶余油层断裂复杂、岩相相变快等因素影响,常规地震属性预测河道难以达到精度的要求。针对这一薄弱的问题,利用灰色关联分析与支持向量机结合的方法,建立一套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的河流相储层预测技术流程。以大庆油田X试验区扶余油层为例,首先对沉积单元的常规地震属性进行量纲化处理,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得到的各地震属性关联主因子,关联度越大,说明响应河道的属性概率就越高。在此基础上,对优选关联因子较大的属性数列进行一次累加,生成一阶累加序列,用以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训练样本,从而完成支持向量机河道预测模型的构建。经钻井证实,基于灰色关联支持向量机预测的钻井符合率较高,并结合地震反演预测河道砂边界的优势,辅以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从而完成X试验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的实现。同时,后钻井进一步证实了预测河道的可靠性,成功获得工业油流井。综合研究表明,此方法用于河道预测精度较高,可作为复杂地质条件下一种较好的河道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