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35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2篇
能源动力   13篇
冶金工业   23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指出了用文献[1]提出的辐射网络单元求解火焰炉膛内辐射换热问题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更具普遍性的新的辐射网络单元。并用此分析求解一般气体辐射条件下火焰炉的辐射热交换问题,得到了用文献[1]的网络单元不能导出的传统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2.
粉煤锅炉卫燃带对烟气温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龚光彩  周萍  黄声富  梅炽 《动力工程》2001,21(5):1405-1410
以100-110MW四角配风的粉煤动力锅炉为对象,在炉膛内燃烧器区段及折烟角下部附近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卫燃带即人工绝热带,借助于CFX软件开展数值模拟,研究了6种型式的卫燃带对炉内燃气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卫燃带能提高烟气温度,有助燃烧并将有利于炉膛上部前,后屏及过热器与烟气之间的换热作用;同时在燃烧器区段内设置的卫燃带对炉内烟气温度有更显著的影响。图5表3参8  相似文献   
113.
闪速炉反应塔炉膛内形的数值模拟与在线显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传热数值计算的方法对闪速炉反应塔塔壁进行了模拟,获得了反应塔壁面温度分布及其内壁挂渣层厚度的仿真计算结果,首次实现了反应塔炉膛内形成的在线显示。用于工业生产后,经现场检验,软件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际数值接近,其中炉膛温度相差不足40℃,挂渣层厚度平均误差<3%,可完全满足生产要求。该软件的研制为实践中实现反应塔炉膛内形实时监控创造了条件,并成为闪速炉生产操作优化的理论依据。同时通过仿真研究发现,冷却水套对反应塔炉膛内形影响显著,加强冷却系统的强度将有利于保护炉衬,延长炉体寿命。  相似文献   
114.
利用已建立的闪速炉系统熔炼能力仿真计算软件,对闪速熔炼系统生产过程的极限生产能力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并就其与铜锍品位、工艺风富氧浓度、渣中铁硅比、精矿含铜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5.
梅炽  吴乐谋 《轻金属》1992,(1):29-32
本文通过一系列160KA中间下料预焙阳极槽热状况现场实测,用分区二维传热模型反推电解槽内熔体与槽帮之间的传热系数。计算得出:普通电解槽铝液区的平均传热系数为:295W/(m~2.K);交界区的平均传热系数为:250W/(m~2.K)。电解质区的平均传热系数为:150W/(m~2.K)。  相似文献   
116.
周萍  梅炽 《矿冶工程》1997,17(3):43-46
贫化电炉熔池内炉渣运动对炉子的热效率、有价金属的回收及使用寿命有重要影响。开发出圆柱坐标下kε方程模型流场计算程序,介绍了电磁力的计算方法,求解得炉渣的流速分布。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水平截面流场分布不同,在炉渣表层形成6个小旋涡,在电极插入深度以下区域水平截面形成一个大的循环流动,在纵截面每个电极附近形成2个大的循环流动。其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7.
本文趋势从大量实际生产数据中提取优化的人工操作控制经验,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实现生产过程模糊自适应控制的方法。此法特别适用于积累有大量生产数据,但很难建立准确数学模型的生产过程实现计算机控制。笔者应用本文方法为我国某冶炼厂炼镍用矿热电炉设计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自1992年5月投入生产现场以业,一直正常运行,取得了明显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8.
铝电解槽内金属循环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9.
为了充分利用烟气热量,防止冲顶现象发生,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建立了烟气向塔盘外壁的传热模型,并针对煤气掺混天然气前后煤气成分变化的不同情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煤气热值的增加,导致烟气平均温度的升高,当粗锌熔液流量没有随之升高时,塔盘外壁与内壁温度也随着升高,这造成了烟气向塔盘外壁的传热量有较大的波动,此外,烟气热量均未充分利用,塔盘内壁温度均远高于锌蒸气的沸点,而煤气掺混天然气后,塔盘内壁温度更高,烟气向塔盘外壁的传热量增加比较显著,这是所供粗锌溶液流量太小,使得塔盘内粗锌熔液不能充分带走烟气热量而造成的,这为铅塔燃烧室的煤气流量、粗锌流量以及排烟温度等自动控制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