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23.
结合±800 kV云广直流输电工程孤岛运行特点,计算分析发电机阻抗变化、时间常数、励磁模型、直流降功率速度以及目标功率等对系统稳定、避雷器的吸收能量和过电压水平的影响,结论为:从过电压角度考虑,降功率速度不能超过4 000 MW/s,推荐值为3 000 MW/s,而低压限流目标功率推荐值为2 000 MW。 相似文献
24.
实际工程运行数据显示,基于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e-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风电并网系统的稳定运行特性与风速密切相关。现有分析方法仅适用于特定风速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无法直接应用于系统全风速工作区间的振荡风险评估。为准确表征双馈风机全风速范围内的频域端口特性,该文将风速变量引入传统导纳模型中,并充分考虑频率耦合效应、直流母线动态及励磁等因素的影响,建立双馈风机风速-频率二元导纳模型,并提出基于二元导纳模型的稳定性分析方法以有效分析全风速区间的系统稳定性。最后,以双馈风机串补线路并网系统为典型案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成果可为新能源并网系统的全工作区间振荡分析与有效抑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5.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性能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系统地研究二次/一次空气风量比和淋水量对冷却器效率和温降的影响,本研究搭建了一个具有二次流道和一次流道的实验台,一、二次空气风量和淋水量都可调.通过实验得到了随二次/一次风量比的变化以及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效率和温降的变化关系.可知当一次空气风量为5 000 m3/h时,最佳二次/一次风量比为0.7,效率达到81%,温降达到15.23℃,此时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效率和温降达到最高.在这种情况下改变淋水量,若一、二次空气风量都一定,淋水量越大,冷却器的效率和温降越高,但当淋水量达到0.96 m3/h时,再增大淋水量,冷却器效率和温降没有太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26.
关于提高蒸发冷却空调亲水和抗菌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蒸发冷却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蒸发表面亲水性较差和细菌滋生的问题,提出采用亲水性换热器材料、利用等离子体技术或纳米涂层技术对换热表面进行处理以及在换热管外包覆亲水性纤维三种方法来改善亲水性能,并提出用纳米TiO2悬浊液对填料和换热管进行特殊处理,来解决细菌滋生的问题。改善后的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能和杀菌功能,这样的改善既提高了室内空气品质,又具有很大的节能意义。这为纳米光催化与蒸发冷却技术相结合的空调系统的开发及进一步推广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7.
28.
29.
直接蒸发冷风机在西安地区应用的性能测试及方案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直接蒸发冷风机在西安地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冷风机进行现场测试,获得其温度、相对湿度、冷却效率、风速、流量、阻力及噪声等技术参数。根据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认为需大力开发间接蒸发冷却器,才能弥补直接蒸发冷风机的缺陷。在要求降温幅度大的场所,可以将直接蒸发冷却与间接蒸发冷却相结合,作成多级蒸发冷却机组,为蒸发冷却技术的大力推广奠定基础。同时指出应对填料进行优化设计以降低填料的阻力,改进风机、风管以降低噪声。 相似文献
30.
搭建了一台适用于纺织车间的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试验台,并研究了其实际耗水量、蒸发损失以及飘逸损失。针对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循环水损失严重,需要大量补水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措施。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改进后冷却器耗水量大大减少,从而节省了循环水补水量,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