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8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9篇
机械仪表   7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5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提出了应用灰度变换差分替代方式进行图像隐藏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机密图像和掩护图像进行灰度变换,然后利用变换后机密图像的象素灰度差值替代变换后掩护图像中相应的灰度差值,生成与掩护图像相似的用于隐藏机密图像数据的伪装图像。该方法生成的伪装图像具有较好的隐蔽性,有效地减小了传统方法生成的伪装图像与掩护图像的视觉差异。同时从伪装图像中恢复的机密图像保真度较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在保证机密图像数据完整的前提下生成了比较逼真的伪装图像,伪装图像和恢复的机密图像均具有较高的峰值信噪比。  相似文献   
62.
针对零均值乘性噪声和加性噪声共存,并且乘性噪声之间独立、乘性噪声和加性噪声之间也独立的噪声背景下谐波的三次非线性耦合问题,提出了一种特殊定义的四阶时间平均多矩谱方法.此方法能够有效地估计出观测信号中参与耦合的谐波频率,文中给出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证明.由于该方法也同样适合于非零均值噪声下的谐波耦合问题,因此不再需要对噪声的均值、颜色和分布作任何限制,从而对噪声的统计特性及分布的限制降到了最低,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3.
同宿切面和同宿截面的存在使得非双曲线型非线性系统重影轨迹的估计变得十分困难。该文在充分挖掘非线性系统本身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估计非双曲线型非线性系统重影轨迹的新方法。不同于以往算法,该方法首先计算受扰序列的局部稳定流和不稳定流方向,进而确定同宿切面存在的位置,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同宿切面对算法性能的影响,并可精确确定重影轨迹的长度;也不同于现有文献忽视同宿截面对算法性能影响的做法,该文研究得出同宿截面点间的最小距离和干扰噪声幅度二者间的关系,首次定量地估计了同宿截面点可能对算法造成的影响,这无疑对其它算法也将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4.
本提出了一种新的噪声抵消方法--对称相关函数法.对它进行了定义,并研究了其性质,且从理论上分析了它抵消平稳随机过程中与信号不相关的加性随机噪声的机理.在此基础上,重构了谐波信号的幅值、相位及频率.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这一方法较为有效在信噪比不小于-14dB时,各参数的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在-20dB时,频率的最大绝对误差仅为0.0625Hz.  相似文献   
65.
基于形态学尺度空间和梯度修正的分水岭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水岭是一种有效的图像分割方法,但存在过分割现象,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尺度空间和梯度修正的分水岭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利用形态学混合开闭重建尺度空间和梯度修正技术,在平滑原始图像的同时保留了重要的区域轮廓而去除了易造成过分割的区域细节和噪声,克服了传统的形态学开闭尺度空间在平滑细节和噪声时,部分重要区域轮廓也被平滑及不满足尺度因果性的问题。对平滑后的图像采用梯度修正分水岭变换,保持了尺度和分割区域数目间的因果性,进一步消除了标准分水岭的过分割现象。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消除过分割现象,分割的区域数目满足尺度因果性,且具有较高的区域轮廓定位能力。  相似文献   
66.
三维人脸动画是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热点课题。针对目前三维动画模型对人脸的模拟难度高且效果不够逼真地问题,为了简洁且逼真的模拟人脸表情动作,提出了一种拟合抽象肌肉模型。该模型基于人脸动画模型中常用的抽象肌肉模型,对其中宽线性肌的数学模型进行改进,利用形变参数控制宽线性肌的形态,对面部肌肉动作直接进行模拟。仿真实验表明,利用拟合抽象肌肉模型能够更为真实地模拟出复杂的嘴部动作。因此,拟合抽象肌肉模型与传统的抽象肌肉模型相比,实现的计算复杂度不高,并且模拟效果更加逼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王明昌  樊养余  王新  董常军 《激光与红外》2016,46(12):1481-1485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价格昂贵,不慎损坏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使用探测器模拟装置进行调试可以降低风险,装置采用CMOS传感器+DSP+FPGA的体系结构。传感器产生1280×1024可见光图像发送给DSP,DSP对数据处理后写入双端口存储器,FPGA读取数据并缓存后根据收到的MC、INT信号及窗口尺寸和位置等配置情况对缓存的图像进行开窗,生成DV等信号并控制数模转换器将图像数据转换为四路模拟信号输出,FPGA控制模数转换器对接口电路电源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模拟装置能够较全面模拟探测器各项功能和工作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装调风险并提高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68.
基于成像导引/激光测距的起爆控制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传统侧向引信对付高速小目标存在炸点滞后问题,以成像导引头加装前视激光测距仪的制导引信一体化(Guidance Integrated Fusing,GIF)系统(简称成像GIF系统)为背景,提出基于成像导引/激光测距的起爆控制算法.该算法利用成像GIF探测系统提供的目标图像、跟踪角度、弹目距离信息,建立的基于图像处理、信息融合、数字滤波条件下的引战配合起爆控制预测算法模型,将传统的引信延迟起爆变为炸点预测起爆.仿真分析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地实现全方位、高速度和多目标类型等复杂交会条件下对目标的有效毁伤,适用于对付高速小目标.  相似文献   
69.
基于场景的红外非均匀性校正算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外技术发展到今天,红外凝视焦平面探测器阵列性能高、使用简单,从而成为红外系统的主流。但是,红外探测器的工艺和技术生产不出像可见光CCD那样均匀的红外器件,红外探测器阵列的非均匀性一直是红外凝视探测器的主要缺陷。人们开发了多种非均匀性校正算法,尤其是基于场景的自适应算法,极大地弥补了探测器的非均匀性缺陷。但是到目前为止,各种算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尚不能彻底解决非均匀性问题。针对目前常用的几种非均匀性校正算法,包括时域高通滤波算法、神经网络算法、恒定统计量算法等,在天空、地面等不同场景条件下进行了仿真测试,对算法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0.
红外焦平面阵列中盲元的存在降低了红外图像的质量以及红外系统的性能。在系统应用中可以使用算法对盲元进行补偿,但对于焦平面阵列研制而言,盲元的状态却是决定其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红外焦平面阵列工艺过程的分析,确定了盲元的4种主要类型、产生的工艺过程和形成的原因。研究了每种类型盲元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推导出像元输出电压与盲元种类之间的关系表达式。据此提出了一种简捷的盲元类型判别方法:通过观测盲元的输出波形,即可判定它们的类型。根据盲元类型,可定位于相应的工艺过程,在实现工艺和质量监控的同时,有助于降低红外焦平面阵列的盲元数量、提高制备技术和成品率,保障批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