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3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针对接触网的振动在线测试,以CC2430芯片为核心,设计了无线传输采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采用串口使PC机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并通过中继器实现树形组网延长数据传输距离.所开发的系统,成功应用于某高铁客专的牵引供电接触网振动测试,包括腕臂的振动加速度和动态应变的采集,把采集的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避免了列车通过时瞬间大电流所产生的强磁场对通信系统的干扰,通过PC机向下位机发送指令是否传回采集的数据,实现了数据的可靠传输.现场试验证明,该系统组网灵活、传输可靠且功耗低.  相似文献   
12.
对GB6913.3-86《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磷酸盐的测定总磷酸盐》测定阻垢缓蚀剂中总磷酸盐误差大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试验认为加热分解时间短是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找出了消除误差的方法,从而拓展了该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姚伟  樊坤 《热力发电》1989,(3):51-58
本文介绍了在燃煤试验室及小型台架试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中宁电厂130t/h锅炉燃烧系统及过热器技术改造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新型复合铜缓蚀剂200号在火电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火电厂凝汽器铜管腐蚀和铜管保护面临的问题以及采用新型复合铜缓蚀剂对其进行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豆溶血磷脂是原有大豆磷脂结构中失去一个脂肪酸基团的改性磷脂的统称,较大豆磷脂增强了亲水性和抗氧化性,被广泛地用于医药、食品和畜牧业。采用磷脂酶A1对大豆磷脂进行改性,以水解率和红外光谱检测其改性程度,以溶血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其生物安全性。结果表明:采用磷脂酶A1在60℃、40%大豆磷脂-水的体系中酶解大豆磷脂所制备的大豆溶血磷脂,纯化后为棕色、块状物质且无明显豆腥味;其水解率为101. 6%;大豆溶血磷脂中双键和酰胺键的吸收峰明显低于大豆磷脂;大豆溶血磷脂和大豆磷脂均有溶血现象,且二者在200μg/mL以下溶血率均低于5%,视为生物安全;大豆溶血磷脂在20μg/mL、大豆磷脂在50μg/mL以下时,Caco-2细胞的存活率均高于80%。综上,采用磷脂酶A1制备的大豆溶血磷脂,在一定质量浓度下使用,具备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生物活性物质的新型微生物资源。通过添加宿主植物及优化发酵培养的碳源和氮源,研究宿主植物及发酵条件对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产胞外多糖的影响。首先优化发酵培养基的氮源和碳源种类及最佳添加量,其次添加不同粒度、不同灭菌方式的宿主植物,检测其对内生真菌JY25产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显示:以3 g/L酵母粉为最佳氮源和40 g/L蔗糖为最佳碳源进行发酵,胞外多糖产量达到1.8g/L,相比优化前提升了98%;添加经高压灭菌、粒径约为1.7 mm(12目)、浓度20 g/L的宿主植物绞股蓝,胞外多糖产量达到2.13 g/L,而添加同样粒径、紫外灭菌处理的绞股蓝植物,胞外多糖产量达到2.56 g/L,比优化前提高了180%。研究结果不仅说明适宜的碳源、氮源对植物内生真菌产胞外多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宿主植物体内的微生态对内生真菌JY25产胞外多糖也有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